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草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fēng xíng cǎo cóng風行草從 | 見“風行草偃”。 | 《后漢書·郎顗傳》:“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 |
tàn gān yǐng cǎo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后下網捕撈之法。佛教禪宗借以喻啟發性的隨宜施教。 |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td> |
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td> |
cǎo jiān rén mìng草菅人命 | 菅:一種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雜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樣輕賤;隨意加以摧殘。指反動統治者濫施淫威;任意殘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cǎo mǎng yīng xióng草莽英雄 | 草莽:草叢,草野。舊時指在山林出沒的農民起義或強盜們中的著名人物。 | 馮鏗《紅的日記》:“胸前和肩膀上纏著眩著人眼的紅色標幟,真是個‘草莽英雄’的氣慨?!?/td> |
cǎo jiè rén mìng草芥人命 | 視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殘。同“草菅人命”。 | 明 王世貞《觚不觚錄》:“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擁冠蓋揚揚閭里間矣。” |
cùn cǎo chūn huī寸草春暉 |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 唐 孟郊《游子吟》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yóu gān dēng cǎo jìn油干燈草盡 |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油干燈草盡’,資本主義進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漸漸地崩潰,在目前‘油’雖還未‘干’,‘燈草’雖還未‘盡’,但這樣下去,是朝著‘油干燈草盡’的路線走去,這是很顯然的趨勢?!?/td> |
rě cǎo niān huā惹草拈花 | 惹、拈:指挑逗、勾引;花、草:比喻女子。舊時指男子在外面挑逗、勾引女人;搞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沒掂三?!?/td> |
cǎo yǎn fēng cóng草偃風從 | 見“風行草偃”。 | |
huáng guàn cǎo fú黃冠草服 | 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郎中書》:“而所謂磊落超脫者,往往出于黃冠草服之間。” |
máo wū cǎo shě茅屋草舍 |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條件簡陋。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見笑?!?/td> |
shuāng xíng cǎo xiǔ霜行草宿 | 謂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 《宋書·孝義傳·孫法宗》:“單身勤苦,霜行草宿,營辦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儉而有禮?!?/td> |
cǎo tóu tiān zǐ草頭天子 | 強盜的頭領,舊時亦指入山聚眾起義的首領。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蛇無頭而不行,就有個草頭天子出來。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火。” |
bā gōng cǎo mù八公草木 | 將八公山的草木視為敵人。形容心情極為緊張和恐懼。 | 《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td> |
yáo cǎo qí huā瑤草琪花 | 亦作“瑤草琪葩”。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貴奇異的花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5回:“行不到一里之間,但見荊棘為籬,外面都是青松翠柏,籬內盡是瑤草琪花。” |
cǎo cǎo shōu bīng草草收兵 | 馬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負責任,不細致,不慎重。 | 歐陽山《苦斗》:“張發奎剛占領了那個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許多,正是咱們的人活動的好機會,——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個赤衛隊員么?”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td> |
měi rén xiāng cǎo美人香草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漢 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td> |
cùn cǎo xián jié寸草銜結 | 喻雖然力薄,亦當感恩圖報。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鯉魚龍王報德》:“雖蟣虱微忱,不敢上塵天聽,而寸草銜結,思報洪恩?!?/td> |
cǎo máo zhī chén草茅之臣 | 草茅:雜草。比喻在野無權的人。 | 《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草茅之臣?!?/td> |
jié cǎo xián huán結草銜環 | 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報德;誓死不忘。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td> |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 |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權勢的人。②謂精靈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洪教頭道:‘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td> |
cùn cǎo bù shēng寸草不生 | 寸草:一點兒草;生:生長。①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②亦形容災情嚴重。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td> |
héng cǎo zhī gōng橫草之功 | 橫草:把草踩倒。如同將草踩倒的那樣功勞。比喻輕微的功勞。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軍無橫草之功,得到宿衛,食祿五年?!?/td> |
rén shēng yī shì,cǎo shēng yī qiū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人活一生,草只有一個秋天。形容生命短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 |
sān gù cǎo lú三顧草廬 | 見“草廬三顧”。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回目:“劉玄德三顧草廬。” |
zhāo fēng rě cǎo招風惹草 | 比喻招惹是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你只會怨我顧前不顧后,你怎么不怨寶玉外頭招風惹草的呢?” |
yě cǎo xián huā野草閑花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宋 辛棄疾《定風波》詞:“野草閑花不當春,杜鵑卻是舊知聞?!?/td> |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好馬不吃回頭草 | 比喻有作為的人不走回頭路。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好馬不吃回頭草,我既出了門,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td> |
rú qì cǎo jiè如泣草芥 | 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樣。形容毫不在意。 | 宋 蘇洵《六國論》:“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td> |
shí bù fāng cǎo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漢 王符《潛夫論 實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td> |
cǎo chuán jiè jiàn草船借箭 |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
rě cǎo niān huā惹草粘花 | 惹:招引。比喻隨處迷戀于不正當的男女情愛。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卻說湍制臺九姨太身邊的那個大丫頭,自見湍制臺屬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粘花,時向湍制臺跟前勾搭?!?/td> |
fū pí liáo cǎo膚皮潦草 | 形容不扎實,不仔細。 | 張賢亮《青春期》:“所有的日子都像一塊青灰色的鐵板,堅硬、冷峻而索然無趣,就這么膚皮潦草地過到今天?!?/td> |
cǎo shuài cóng shì草率從事 |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真。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 新唐書本紀書法》:“明初修史時,即據其成文編入,不復彼此互訂,以歸畫一,亦可見其草率從事也。” |
qiáng huā lù cǎo墻花路草 | 見“墻花路柳”。 | 明·徐復祚《紅梨記·詩要》:“非執拗,那壁廂是墻花路草,怎比得日邊紅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如本是柔枝嫩條,休比做墻花路草?!?/td> |
fēng xiàng cǎo yǎn風向草偃 | 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庶事之康,何異懸瓦礫而責夜光,弦不調而索清音哉!” |
yī cǎo yī mù一草一木 | 一棵草;一棵樹。比喻細小或平常的東西。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td> |
dǎ cǎo jīng shé打草驚蛇 |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后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 | 宋 鄭文寶《南唐近事》:“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td> |
lǘ xiàng cǎo yě閭巷草野 | 閭巷:街巷;草野:鄉野。比喻民間鄉野地方。 | 唐·王勃《上皇帝萬言書》:“臣又求之于閭巷草野之間,而亦未見其多焉?!?/td> |
cùn cǎo bù liú寸草不留 |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給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斬盡殺絕或把各種東西破壞殆盡;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頭發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災人禍后破壞得十分嚴重的景象。 | 宋 樓鑰《攻媿集 英老真贊》:“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 |
qiū cǎo rén qíng秋草人情 | 形容人情冷漠,如同日益枯黃的秋草一樣。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浮云世態紛紛戀,秋草人情日日疏。” |
nèn cǎo pà shuāng shuāng pà rì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別人,還會被比你更惡的人欺侮。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29回:“如兩句俗語說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還被惡人磨?!?/td> |
niān huā zhāi cǎo拈花摘草 | 拈:用指取物;花、草: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 元·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風流不讓柳耆卿。” |
xuān cǎo wàng yōu萱草忘憂 | 傳說食萱草能令人忘憂,指想法解憂。 | 《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同‘萱’)草,言樹之背?”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td> |
cǎo shé huī xiàn草蛇灰線 | 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 《花月痕》第五回回評:“寫秋痕,采秋,則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線,馬跡蛛絲,隱于不言,細入無間?!?/td> |
yǔ cǎo mù jù huī與草木俱灰 | 身體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無聞地死去。 | 明·陳繼儒《晚香堂·附贊·有序》:“既為男子,忍與草木俱灰!”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 《晉書 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td>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td> |
tiān zào cǎo mèi天造草昧 | ①謂天地之始,萬物草創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謂草創之時。 | 《周易·屯》:“天造草昧?!?/td>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td> |
cǎo chuàng wèi jiù草創未就 | 草創:開始創辦或創立;就:完成。剛開始做,尚未完成。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
yì cǎo qí huā異草奇花 | 原意是指希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白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異草,駢闐堦砌?!?/td> |
fēng xíng cǎo yǎn風行草偃 | 行:過;吹過;偃:臥倒;倒伏。風吹過來;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圖傳下來;下級一律絕對服從。也比喻人們順從身邊的形勢而采取自己的行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td> |
lǜ cǎo rú yīn綠草如茵 | 綠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 |
yáo cǎo qí huā瑤草奇花 | 指仙境中的花草。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td> |
rě cǎo zhān fēng惹草沾風 | 比喻迷戀女色,與配偶以外的女性發生暖昧關系。 | 明·馮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勾引的惹草沾風潑賴徒,辱沒殺受戒傳燈好宗祖?!?/td> |
yǔ cǎo mù tóng fǔ與草木同腐 | 腐:腐朽。身體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無聞地死去。 | 宋·蘇軾《太息送秦少章》:“雖然,自今觀之,孔北海、盛孝章猶在世,而向之譏評者,與草木同腐久矣。” |
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內,自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隋書·煬帝紀》:“方今宇宙平一,文軌攸同,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天奇秀!” |
huáng guàn cǎo lǚ黃冠草履 | 見“黃冠草服”。 | 曹亞伯《武昌起義·宣布滿清罪狀檄》:“黃冠草履之民,誰無尊親之血氣;四海九州之內,何非故國之山河?!?/td> |
cǎo mí fēng xíng草靡風行 | 見“風行草偃”。 | |
xiāng cǎo měi rén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td> |
qí huā yì cǎo奇花異草 | 罕見的奇異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東西。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zhǎn cǎo chú gēn斬草除根 | 斬:砍斷;斬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td> |
cǎo yī mù shí草衣木食 | 木:樹。編草為衣,以樹木果實為食。形容衣食簡單,生活清苦。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huáng yún bái cǎo黃云白草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td> |
cǎo mù zhī wēi草木知威 | 連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勢極大。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cǎo zhǎng yīng fēi草長鶯飛 |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 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td> |
cǎo fù cài cháng草腹菜腸 | 比喻毫無才學。亦用為謙詞。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學問,草腹菜腸,對著眾位長者,也吟詩一首,萬望勿哂者。” |
cān fēng sù xuě餐風宿草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 《古今小說 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木蘭可憐父親多病,扮女為勇,代父其役……餐風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
cǎo shuài xíng shì草率行事 |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形容辦事不認真 | 毛澤東《鎮壓反革命必須打得穩,打得準,打得狠》:“務必糾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td> |
cǎo mǎn líng yǔ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隋書·劉曠傳》:“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系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
dīng zhēn kǎi cǎo丁真楷草 | ?。憾∫?;楷:智楷。丁覘的隸書,智楷的草書。贊美人的書法好。 |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第八卷引張懷蠸《書斷·中·妙品》:“智永章草,草書入妙,隸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覘亦善隸書,時人云:‘丁真楷草’?!?/td> |
mí huā zhān cǎo迷花沾草 | 指拈花惹草。 | 明 孟稱舜《嬌紅記 雙逝》:“休只為迷花沾草,斷送了美身軀?!?/td> |
chū shān xiǎo cǎo出山小草 | 出山:從山里出來;小草:植物。比喻隱士出來做官。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 |
yáo cǎo qí pā瑤草琪葩 | 見“瑤草琪花”。 | 明·鄭真《王叔遠先生擬挽辭》:“瑤草琪葩,露滋芳些;羨門、偓佺、雜楤珩些?!?/td> |
cǎo yǎn fēng xíng草偃風行 | 見“風行草偃”。 | |
qǐn shān zhěn cǎo寢苫枕草 | 睡草薦,以草把為枕。古時居父母喪的禮節。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七年》:“齊晏桓子卒,晏嬰……居倚廬,寢苫枕草。” |
jī cǎo tún liáng積草囤糧 | 積:積累;囤:囤積。指儲存糧食和草料等戰備物資。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35回:“蜂屯蟻聚施威武,積草囤糧待戰爭。” |
fēng cǎo cháng lín豐草長林 | ①茂草高林。②指隱逸之地。 | 唐·杜甫《進三大禮賦表》:“臣生長陛下純樸之俗,行四十載矣。與麋鹿同群而處,浪跡于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矣。” |
bǎi cǎo quán yú百草權輿 | 權輿:草木萌芽狀態。指花草萌芽,春天到來。 | 《大戴禮記·誥志》第九卷:“于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 |
rě cǎo zhān huā惹草沾花 | 見“惹草拈花”。 | 明·汪廷訥《獅吼記·奇妒》:“我非無斬釘截鐵剛方氣,都只為惹草沾花放蕩情?!?/td> |
cǎo mù róng kū草木榮枯 | 榮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 《大自然的語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侯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td> |
xián huā yě cǎo閑花野草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痹o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為交友,野草閑花作近鄰?!?/td> |
niān huā rě cǎo拈花惹草 | 比喻到處留情,多指男女間的挑逗引誘。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1回:“他父親給他娶了個媳婦,今年才二十二歲,也有幾分人材,又兼生性輕薄,最喜拈花惹草,多渾蟲又不理論?!?/td> |
tóng tuó cǎo mǎng銅駝草莽 | 同“銅駝荊棘”。 | 明·汪廷訥《種玉記·促晤》:“顧不得宗社丘墟,銅駝草莽。” |
shí bù xiāng cǎo十步香草 |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cháng lín fēng cǎo長林豐草 | 幽深的樹林,茂盛的野草。指禽獸棲止的山林草野,舊常喻隱居之地。 | 三國 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
tù zǐ bù chī wō biān cǎo兔子不吃窩邊草 | 比喻壞人不在當地干壞事。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窩邊草,我這老虎單吃回頭食。” |
tún liáng jī cǎo屯糧積草 | 儲存糧食和草料。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蕩山,山中乃曹操屯糧積草之地。” |
kū péng duàn cǎo枯蓬斷草 | 干枯、斷折的蓬草。因易隨風飄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蹤難定。 | 《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后,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td> |
huī tóu cǎo miàn灰頭草面 | 佛教語,指菩薩為度化眾生而隨機應現各種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穢或討了沒趣懊喪的樣子。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頭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著相知朋友,怎生廝見。” |
cǎo mù jiē bīng草木皆兵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 清 曾樸《孽?;ā返?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td> |
shā rén rú cǎo殺人如草 | 形容殺人多,極輕視人命。 | 清·冒襄《影梅庵憶語》:“群橫日劫,殺人如草。” |
yǔ cǎo mù jù fǔ與草木俱腐 | 腐:腐朽。身體和草木一同腐朽。 | 《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古來賢豪,不遭興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可勝咤哉!” |
jū wéi mào cǎo鞠為茂草 | 謂雜草塞道。形容衰敗荒蕪的景象。鞠,通“鞫”。 | 《晉書·石勒載記》:“誠知晉之宗廟鞠為茂草,亦猶洪川東逝,往而不還?!?/td> |
cǎo cǎo shuài shuài草草率率 | 指人做事馬虎,不細致。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她于是就草草率率收拾起一個出門的提包,準備第二天動身?!?/td> |
xián huā lù cǎo閑花埜草 | 見“閑花野草”。 | |
cǎo zé yīng xióng草澤英雄 | 草澤: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沒的農民起義軍首領。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便是有才如李淵,尚且不容于朝廷,那草澤英雄,誰人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