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有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ié yǒu dòng tiān別有洞天 |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 唐 章碣《對月》詩:“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 |
jǐng jǐng yǒu xù井井有緒 | 見“井井有序”。 | 柳青《狠透鐵》:“起早貪黑地奔波,飼養上、副業上、保管上,樣樣項項料理得井井有緒?!?/td>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lì yǒu wèi dǎi力有未逮 | 能力做不到。 | |
yǒu xīn wú lì有心無力 | 有愿望和打算,但沒有力量付諸實現。 | 南朝·梁·惠皎《高僧傳·義解·竺法曠》:“貧道必當盡誠上答,正恐有心無力耳。” |
kāi juàn yǒu dé開卷有得 |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得:收獲。打開書來看就會有收獲。 | 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td> |
zuǒ yí yòu fú左宜右有 | 宜:適宜,適合。形容多才多藝,什么都能做。 | 《詩經 小雅 裳裳者華》:“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
yǎn zhōng yǒu tiě眼中有鐵 | 比喻軍容整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陳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齊主登北城,軍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今齊人眼中亦有鐵,何可當耶!’” |
yán zhī yǒu wù言之有物 | 物:指內容。說話或寫文章內容具體。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td> |
xìn ér yǒu zhèng信而有證 | 真實而有根據。 |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td> |
zhèn zhèn yǒu cí振振有辭 | 振振: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 | 巴金《探索集 究竟屬于誰?》:“這些人振振有辭、洋洋得意,經常發號施令,在大小會上點名訓人?!?/td> |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十九回:“看官們有所未知,從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jiān ér yǒu zhī兼而有之 | 指同時占有或具備有關的各方面。 | 墨翟《墨子 法儀》:“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利之?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td> |
chū yán yǒu zhāng出言有章 | 說話有條理。 | 《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td> |
yǒu wèn bì dá有問必答 | 有什么問題都給以解答。 | 錢寧《圣人》第17章:“他是陳國太史,兼宮中答應,也是滿腹經綸,一肚子知識之人,博學得到了有問必答、不問也答的地步?!?/td> |
qù shě yǒu shí趣舍有時 | 趣舍:趨向和舍棄。指人的得失進退有一定的時機。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湮滅而不稱,悲夫?!?/td> |
tán kōng shuō yǒu談空說有 | 泛指閑談、空談。 | 宋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吩姡骸褒埱鹁邮恳嗫蓱z,談空說有夜不眠?!?/td> |
yǒu sè yǎn jìng有色眼鏡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見。 | 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td> |
shēng sǐ yǒu mìng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
yǒu zhī tiān yè有枝添葉 | 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夸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 老舍《四世同堂》:“桐芳回到家中,把這些話有枝添葉的告訴高第,而被招弟偷偷聽了去?!?/td> |
gè yǒu suǒ duǎn各有所短 | 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 |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td>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 宗璞《南渡記》第六章:“豈不聞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體會好起來。” |
huò zhōng yǒu fú禍中有福 | 指不幸之中也包含著產生幸運的因素。 |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失火而遇雨,失火則不幸,遇雨則幸也,故禍中有福也。”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 《敦煌曲 何滿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邊更有天。” |
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 羞:羞愧;惡:恥。羞恥的心情,人人都會有的。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td> |
yǒu yǎn wú tóng有眼無瞳 | 同“有眼無珠”。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你有眼無瞳。” |
qián suǒ wèi yǒu前所未有 | 以前從未有過的。表示某種新出現的事物。 | 宋 徐度《卻掃編》下卷:“而鄧樞密洵武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td> |
bǐ xià yǒu yú比下有余 | 比:比較。對所處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滿足現狀,不求進取。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尋樂妙法也?!?/td> |
lài yǒu cǐ ěr賴有此耳 | 賴:依賴、倚靠。幸虧有一著(才得解救)。 | 《晉書·石勒載記》:“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后,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td> |
yǒu chǐ qiě gé有恥且格 | 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 | 先秦·孔子《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zé yǒu fán yán嘖有煩言 | 議論紛紛;有不少抱怨責備的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td> |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壞事有余 | 成:成就;足:足夠。指事情不但辦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壞。用于指責辦事拙劣或故意不讓事情辦成的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5回:“部里書辦們,成事不足,壞事有余;勝之不武,不勝為笑。”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 兩只兇惡的老虎爭斗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斗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
jué wú jǐn yǒu絕無僅有 | 絕:絕對;僅:只。只有這一個;此外不會再有。形容極其少有。 | 宋 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td> |
yǒu hài wú yì有害無益 | 有壞處沒有好處。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那是有害無益的?!?/td> |
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有過之無不及 |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td> |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 唐 林蘊《上宰相元衡宏靖論兵書》:“茍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膽,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賜采擇焉?!?/td> |
chǐ yǒu suǒ duǎn尺有所短 | 比喻事物有其短處,并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下卷:“元長士章,并有盛才,詞美英凈,至于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有緣千里來相會 | 人與人之間只要有緣分,即使相離很遠也會相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td> |
jǐng jǐng yǒu xù井井有序 | 有條理,有秩序。 | 駱賓基《鄉親——康天剛》:“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樣?!?/td> |
yǒu jī kě chéng有機可乘 | 機:機會;乘:趁。有空子可鉆。指客觀上提供了可以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機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0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待何時?” |
yǒu lì kě yuán有例可援 | 有成例可以援引。 | 清 袁枚《寄房師鄧遜齋先生書》:“惟生傳則自古有之,如韓昌黎之于何蕃,司馬溫公子之于范鎮,有例可援。” |
yǒu huà zé cháng,wú huà zé duǎn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 唐代以后說書藝人用語,有話要說的話,就講得長,沒話要說的話,就簡單講幾句。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七回:“且說洪秀全、胡以晃、韋昌輝、洪仁發數人離開桂平縣城,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奔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一日到了金田。” |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有一利必有一弊 | 在這一方面有好處,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中國的二三件事》:“但是,真如先哲之謂‘有一利必有一弊’罷,同時也開始了火災。” |
pà chù yǒu guǐ怕處有鬼 | 越是害怕的地方越是有鬼出現。比喻越擔心的事情越會出現。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二章:“正如俗話所說:怕處有鬼?!?/td> |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車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時候總有辦法可想。 | 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高大哥,‘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爺不會餓死睡家鳥’的?!?/td> |
yǒu bèi wú huàn有備無患 | 備:防備;患:患難;災禍。事先有防備就可能避免災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紕t有備,有備無患?!?/td> |
gōng ér yǒu lǐ恭而有禮 |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
ruò yǒu suǒ wáng若有所亡 | 若:好象。好象丟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虛。同“若有所喪”。 | 《淮南子 原道訓》:“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悵然若有所亡也?!?/td> |
xùn liàn yǒu sù訓練有素 | 平時一直有訓練。素:平時。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專訓練。顯亦為當時名將,所至有功,故知訓練有素?!?/td> |
jǐng jǐng yǒu tiáo井井有條 |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 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 《舊唐書 宇文融傳》:“臣聞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夫千計,亦有一得。”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炯炯有神 | 炯炯:明亮的樣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 晉 潘岳《秋興賦》:“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td> |
huà lǐ yǒu cì話里有刺 |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郭全海聽見話里有刺,把筷子放下,但還是按下心頭的火?!?/td>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緣:緣分。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聚不到一塊。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td>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td> |
dé wèi cháng yǒu得未嘗有 | 見“得未曾有”。 | 宋·蘇軾《與郭功甫書》之一:“昨辱寵臨,久不聞語,殊出意表,蓋所謂得未嘗有也?!?/td> |
jiǔ yǒu bié cháng酒有別腸 | 指酒量大小,與身材高矮無關。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后晉高祖天福七年》:“他日,又宴,侍臣皆以醉去,獨維岳在。曦曰:‘維岳身甚小,何飲酒之多?’左右或曰:‘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
yǒu tóu yǒu wěi有頭有尾 | 既有開頭;又有結尾。形容做事有始有終;能堅持到底。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 公冶長》:“做得一章有頭有尾,與今之學者有頭無尾底不同。” |
hòu huì yǒu qī后會有期 | 會:相見;見面;期:時期。以后還有見面的日子或以后還有相見的機會。 | 元 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會有期也。” |
kōng qián wèi yǒu空前未有 | 前所未有,以前從來沒有的。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須知正是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之后,內戰危機是空前未有的。” |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 不知道人世間還有羞恥之事。形容恬不知恥。 | 宋 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
yí yǒu zú wú移有足無 | 指用多余的部分彌補不足的部分。 | 宋 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 諮目三》:“運動四國,權衡萬貨,平準其價,移有足無,然后天下之務舉矣。” |
xiōng yǒu jiǎ bīng胸有甲兵 | 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備。比喻胸懷韜略。 | 明·沈采《千金記·遇仙》:“才兼文武,慚非伊呂之儔;胸有甲兵,頗讓孫吳之術。” |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td> |
yǒu yī dé yī有一得一 | 不加也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 |
bié yǒu fēng qù別有風趣 | 形容事物(多指文藝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調或趣味。 | 清·周亮工《讀畫錄·張損之》:“損之此幅,別有風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td> |
huī huī yǒu yú恢恢有余 | 恢恢:形容寬廣。指寬廣而有余裕。 | 莊周《莊子 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td> |
ruò yǒu suǒ sī若有所思 |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靜坐沉思的樣子。 | 唐 陳鴻《長恨歌傳》:“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td> |
yǒu tóu yǒu liǎn有頭有臉 | 有面子;頭面人物。 | 浩然《艷陽天》第29章:“村里有頭有臉的人全都敬著他,支書跟他更是親近?!?/td> |
rú yǒu yǐn yōu如有隱憂 | 憂:愁苦,憂愁。好像內心有說不出的憂愁 | 《詩經·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td> |
wú sī yǒu bì無私有弊 | 私:私心;弊:欺騙、蒙混的事情。因處在嫌疑之地,雖然沒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 | 清 李寶嘉《活地獄》第26回:“可是這個風聲出去,人家一定說是無私有弊?!?/td> |
yǒu nǐ bù duō,wú nǐ bù shǎo有你不多,無你不少 | 指無關緊要的人,可有可無。 | |
záo záo yǒu jù鑿鑿有據 | 鑿鑿:確實。有確實的證據。 | 清 朱之瑜《答野傳問》:“陶氏《輟耕錄》云:‘蒙古入中國,中國方有木棉?!氰忚徲袚??!?/td> |
jiā yǒu qiān kǒu,zhǔ shì yī rén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論有多少人,只能有一個人掌管家事。泛指辦事都要有為首負責的人。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場,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
è yǒu è bào惡有惡報 | 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壞事而自食其果。 | 南朝·梁·蕭衍《新酒肉文》:“行十惡者,受于惡報;行十善者,受于善報?!?/td> |
yóu rèn yǒu yú游刃有馀 | 語出《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焙笥靡灾^觀察事物透徹,技藝精熟,運用自如。 | |
xīn yǒu líng xī心有靈犀 | 靈犀:靈獸犀牛。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F多比喻比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 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td>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大難不死,必有后祿 |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說:‘貴人無死法。’又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祿。’” |
gè yǒu suǒ hào各有所好 | 好: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指人的愛好出自人的本性,只應聽其自然。 | 唐·蕭穎士《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緬懷云巖路,欲往無由緣;物各有所好,違之傷自然?!?/td>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nàn tóng dāng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 幸福共同分享,苦難共同分擔。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 | 《官場現形記》第五回:“還有一件:從前老爺有過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F在老爺有得升官發財,我們做家人的出了力、賠了錢,只落得一個半途而廢?!?/td> |
yǒu jìn wú tuì有進無退 | 只有前進,沒有后退。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一回:“軍中無戲言!吾二人當親冒矢石,晝夜攻之,有進無退?!?/td> |
dāng zhī yǒu kuì當之有愧 | 擔當不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感到慚愧。 |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背S米灾t之辭。 |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td> |
luó fū yǒu fū羅敷有夫 | 舊指女子已有丈夫。 | 漢·無名氏《陌上?!吩姡骸笆咕杂袐D,羅敷自有夫?!?/td> |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 形容極其稀少。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這樣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難尋?!?/td> |
jǐng rán yǒu xù井然有序 | 井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 |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以制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chuò yǒu yú xiá綽有余暇 | 綽:寬,緩;暇:空閑。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 《北史·魏收傳》:“我綽有余暇,山立不動?!?/td> |
yǒu yǎn wú zhū有眼無珠 | 珠:眼珠。長著眼睛沒有眼珠。比喻沒有識別人或事物的能力。 | 元 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卻無珠?!?/td> |
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公:稱丈夫的父親。比喻雙方爭執,各說自己有理。 | 魯彥《西安印象》:“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然又引經據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td> |
wù yào yǒu xǐ勿藥有喜 | 勿:不要。祝賀人病愈。 | 《周易·無妄》:“無妄之疾,勿藥有喜?!?/td> |
xiōng yǒu qiū hè胸有邱壑 | ①指見多識廣,心中記得許多山水勝狀。②指胸懷遠大,頗有見地。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眾人都道:‘極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這里?!?/td> |
shà yǒu jiè shì煞有介事 | 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 宋 陸九淵《語錄下》:“先生曰:‘某何嘗不教人讀書,不知此后煞有甚事?!?/td> |
yǒu dì fàng shǐ有的放矢 | 的:靶子;矢:箭。對準靶子射箭。比喻言論、行動有針對性;目標明確。 | 宋 葉適《水心別集》:“論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從之?!?/td> |
yǒu shì wú kǒng有恃毋恐 | 見“有恃無恐”。 | 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臨敵之時……地勢、敵情了如指掌,繪圖遍示,使一軍諳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戰勝攻取如響應聲?!?/td>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tiān mìng yǒu guī天命有歸 | 天命:上天的意志;歸:歸宿。上天所安排的歸宿。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見天命有歸,豈是人為。” |
yǒu yào méi jǐn有要沒緊 | 一幅要緊不要緊的樣子。指不緊張,不著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5回:“我且有要沒緊,慢慢的仔細尋罷了?!?/td> |
huī huī yǒu yú恢恢有馀 |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焙笠浴盎只钟锈拧敝^寬廣而有馀裕。 | |
sǐ yǒu yú zhū死有余誅 | 猶死有余辜。 | 宋·蘇軾《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臣等雖三尺之喙,日誦五車之書,反不如醫卜執技之流、簿書奔走之吏,其為尸素,死有余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