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在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áng cì zài shēn芒刺在身 | 芒刺:谷類殼上的細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內心惶恐,坐立不安。 | 柳青《創業史》第13章:“他覺得那個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癢癢,可又不敢回頭。” |
zài rén kǒu ěr在人口耳 | 指被人們所稱道、傳頌 | 清·汪琬《答王進士書》:“相距幾千百年,猶昭灼在人口耳。” |
cháng yīng zài shǒu長纓在手 | 纓:繩子。手里拿著長繩準備去俘獲敵人。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闕下。”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著地 | 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形容偏僻閉塞的地方。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只叫他在這上不在天,下不著地的地方,給我結了幾間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shēn zài lín quán,xīn huái wèi què身在林泉,心懷魏闕 |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回:“我老臣雖是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 |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丑話說在前頭 | 不中聽的話先說出來以免發生矛盾。 |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3章:“丑話說在前頭,這件事誰的嘴里缺把門的,說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負。” |
gāo xià zài kǒu高下在口 | 猶言信口雌黃。 |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叢猥,老胥抱文書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異時長官漫不省察,謹占署而已。” |
huà bù zài háng話不在行 | 指人說外行話,話不投機。 | |
cùn tiě zài shǒu寸鐵在手 | 寸鐵:很短的兵器。手里拿著一件短小的兵器。 |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自幼學成十八般武藝,寸鐵在手,有萬夫不當之勇。” |
zài gǔ mǎn gǔ在谷滿谷 | 《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此謂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后以“在谷滿谷”形容人物眾多。 | 《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
pò zài méi jiān迫在眉尖 | 迫:緊迫;眉:眉毛。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因為他看見他的危險處境迫在眉尖。” |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計在于春 | 要在一年(或一天)開始時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 南朝梁 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
máng cì zài bèi芒刺在背 | 芒刺:谷類殼上的細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臥不寧。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zì yóu zì zài自由自在 | 形容沒有拘束;十分安閑舒適。 | 唐 釋慧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葉適《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爭,寧亟去,無茍徇,亦以此見排于俗。” |
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 | 事情非做不可。 | 宋·蘇軾《東坡志林·養生說》:“如孫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
mín shēng zài qín民生在勤 | 人民的生計在于勤勞。 | 《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而不匱。”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 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師》:“嘗言‘養軍千日,用軍一時’。俺們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獸了。” |
tōng guān zào bào痌瘝在抱 |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懷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 《尚書·康誥》:“恫瘝乃身。” |
zhù gěng zài qián,zhù yē zài hòu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 祝:祝禱;哽、噎:食物塞住喉嚨。古代帝王接養三老、五更,以示仁惠。當三老、五更進餐時,派人在前后祝禱他們不要哽噎。 | 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然而養三老于太學,親執醬而傀,執爵而酳,祝噎在前,祝鯁在后,公卿奉杖,大夫進履,舉賢以自輔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諫。”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浮圖七級,重在合尖 | 浮圖: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辦成事情的關鍵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傳》:“為浮屠者,必合其尖。”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 |
shān hú zài wǎng珊瑚在網 | 在網:都在網中。比喻有才學的人都被收羅了。 | 《新唐書·拂菻國傳》:“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墮鐵網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而黃,三歲赤,枝格交錯,高三四尺,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 |
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老話頭: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 |
xiāo yáo zì zài消遙自在 | 指逍遙自得。 | 明謝讜《四喜記 親憶瓊英》:“你看那人踏雪尋梅,那人寒江獨釣,何等消遙自在。” |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成敗在此一舉 | 舉:舉動。成功、失敗就決定于這次行動了。指采取事關重大的行動。 | 《晉書 苻堅載記上》:“成敗之機,在斯一舉。 |
xīn cún gāo guān,zhì zài jù fù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貴。 | 明·李贄《焚書·又與焦弱侯》:“彼以為周、程、張、朱者,皆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 糠秕:谷皮和癟谷,比喻無價值的東西。形容自己不如別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
zhāo zhāo zài mù昭昭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唐·裴度《寄李翱書》:“賈誼之文,化成之文也,鋪陳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
chī zì zài fàn吃自在飯 | 指做沒有風險與責任的事,安閑享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那趙聰原是個極貪安宴,十日九不在書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飯,得了重資,省了氣力。” |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 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審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 |
luán hú zài tíng鸞鵠在庭 | 謂鸞鵠峙立于庭。比喻子孫賢俊。 | 宋·蘇軾《祭張文定公文》:“壽考之余,報施亦豐。一子四孫,鸞鵠在庭,以華其終。” |
sì jiàn zài xián似箭在弦 | 好像箭已經搭在弓弦上,不得不發。 | 茅盾《子夜》八:“一句問話,似箭在弦,直沖到眉卿的臉上了。”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九卷:“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雖淺,然實切至之論,千萬勉之。”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zài suǒ bù cí在所不辭 | 辭:推辭。表示全部接受;決不推辭。 | 鄒韜奮《經歷》:“只須能盡我的微薄的力量,推進或促成這個主張的實現,任何個人的艱險,是在所不辭的。” |
quán jú zài xiōng全局在胸 | 對于全盤棋的走法心中有數。比喻對整個形勢非常了解。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 |
fěi yù zài sú誹譽在俗 | 誹:指誹謗;譽:贊揚;俗:風氣、習慣。誹謗或贊揚在于當時的風習。后來引申指風氣、習慣的作用非常大。 | 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故趨舍同,誹譽在俗;意行鈞,窮達在時。” |
chī kǔ zài qiá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別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別人后面。 |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別人計較享受的優劣,而同別人比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
rú máng zài bèi如芒在背 | 形容極度不安。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xiǎo xīn zài yì小心在意 | 指做事十分認真與謹慎。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晁蓋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來。’” |
suì zài lóng shé歲在龍蛇 | 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數當終。 | 《后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注:“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 |
dào zài shǐ nì道在屎溺 | 喻道之無所不在。 | 《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
lì lì zài ěr歷歷在耳 | 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 | 宋 陳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暫違,今焉永訣,歷歷在耳,言猶未絕。” |
qīng xián zì zài清閑自在 | 清靜空閑,無拘無束。形容生活安閑舒適。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晝之所思,夜之所夢,連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閑自在。” |
yōu xián zì zài悠閑自在 | 自在:無拘無束。形容神態從容,無拘無束。 | 清·張貴勝《遺愁集·忠義》卷四:“此之謂從容就義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婦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閑自在。”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tōng guān zài bào恫瘝在抱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尚書·康誥》:“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
zhì cáng guān zài智藏瘝在 | 指賢人隱遁,病民之臣在位。 | 《書 召誥》:“厥終智藏瘝在。”周秉鈞易解:“紂政不善,賢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xuán xuán zài niàn懸懸在念 | 懸懸:掛念。心中惦念牽掛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2回:“因不見賢徒,懸懸在念,今幸得勝而回!” |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身在曹營心在漢 | 比喻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里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 | 劉波泳《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就是上馬金,下馬銀,也別想把我買動。” |
ān xián zì zài安閑自在 |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 明 李贄《焚書 預約 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fēng sī zài xià風斯在下 | 斯:語助詞。是因為大風在它下面。指大鵬鳥憑借風力而高飛。比喻超越前賢。 |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 |
xià líng zài yuán鹡鸰在原 | 《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愛之情。 | 宋·劉克莊《乙酉答真侍郎書》:“在東朝則非鳴鳩平均之意;在上則少鹡鸰在原之情。” |
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 春秋 孔子《論語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bìng zài gāo huāng病在膏肓 | 見“病入膏肓”。 | 宋·朱熹《與臺端書》:“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 |
zài jié nán táo在劫難逃 | 劫:劫數。佛教指大災難。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災難。 | 元 無名氏《馮玉蘭夜月泣江舟》:“那兩個是船家將錢覓到,也都在劫數里不能逃。” |
zài suǒ bù xī在所不惜 | 惜:吝惜。決不吝惜。 |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記》:“果能擺城固守,區區民房原在所不惜。”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歲數大。有志不在乎年紀大。指人貴在有志;不能憑年齡來衡量。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23回:“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曰:\'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
jiǎn zài dì xīn簡在帝心 |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 《論語 堯曰》:“帝臣不蔽,簡在帝心。” |
mìng zài zhāo xī命在朝夕 | 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間。形容生命垂危。 | 東漢·班固《漢書·龔勝傳》:“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隨使君上道,必死道路。” |
tāo zài zhī jǐ叨在知己 | 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為您的知己朋友。 | 清 霽園主人《夜潭隨錄 崔秀才》:“謂叨在知己,亟當如命。 |
yáo yáo zài wàng遙遙在望 | 在望:在望中;可看見。遠遠地可以看到。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鴝鵒之巢,遠哉遙遙。” |
jìn qí zài wǒ盡其在我 | 盡:全部。竭盡自己的力量做好應做的事情。 | 清·王韜《書重刻<弢園尺牘>后》:“夫今時之所急,亦惟輯強鄰、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盡其在我耳。” |
zhì zài sì fāng志在四方 | 志:志向;四方:各處天下。形容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 | 元 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立忠信男兒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撫萬姓,定邊疆。”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或比喻別有用心。 |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lè zài qí zhōng樂在其中 | 樂:快樂;樂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樂趣。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mǎn bù zài yì滿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 | 巴金《復仇集 不幸的人》:“這是一只破舊的提琴,他拿著弓滿不在意地拉著。” |
zhì zài sì hǎi志在四海 | 猶志在四方。 | 北周·庾信《燕射歌辭·角調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儉,心包宇宙而無驕盈。” |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馳魏闕 | 江海:指隱士居住的地方;馳:心神向往;魏闕:指朝廷。指雖不為官,仍關懷朝政。 | 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 |
zhì zhū zài wò智珠在握 | 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 | 清·袁枚《與劉介石太守》:“閣下智珠在握,或小試其使貪使詐之才,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見,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 |
chē zài mǎ qián車在馬前 | 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后,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 《禮記·學記》:“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上:“王賁啟奏曰:‘告陛下,養軍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主公,可不道,養軍千日,用在一朝。為臣子要盡忠報國也呵!” |
zài guān yán guān,zài fǔ yán fǔ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 官:古代保存檔案文件的機構;府:古代保存財貨的機構。指處在什么樣的地位就說什么樣的話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 |
tōng guān zài shēng恫瘝在身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第二卷:“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處處恫瘝在身。” |
shǐ zài xián shàng矢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
mǎn bù zài hū滿不在乎 | 滿: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一條生命,在他們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馬糞一般,是滿不在乎的!” |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運用之妙,在于一心 | 妙:巧妙;心:思考,靈活。指兵法運用得巧妙靈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湯鎮臺道: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于一心’。” |
gěng gěng zài xīn耿耿在心 |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心事牽縈回繞,不能釋懷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當初我在苗家寨曾遇夜行之人,至今耿耿在心。” |
zài suǒ zì chǔ在所自處 | 處:安排。人處世應該爭取有利的環境。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使自己適應環境。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
zhū yù zài cè珠玉在側 | 比喻有容貌、德才都超過自己的人在身邊。側:一旁;珠玉:珍珠美玉;借指儀態華貴的人。 | 《晉書 衛玠傳》:“玠風神秀異,驃騎,將軍王濟,玠之舅也,每見玠輒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
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大帥連這句俗語還不知道嗎。” |
wù wàng zài jǔ勿忘在莒 | 比喻不忘本。 | 《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
rén wáng wù zài人亡物在 | 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明 胡文煥《犀珮記 勢逼改嫁》:“問何方得來,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猶在。” |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mèn zài gǔ lǐ悶在鼓里 |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對有關的事情一點兒也不知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觀天,悶在鼓里,怎么行?” |
zài guān yán guān在官言官 | 指處在什么樣的地位就說什么樣的話。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 |
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在黃河洗不清 | 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 |
sān xīng zài hù三星在戶 | 表示新婚之喜。 | 《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楚,三星在戶。” |
huò zài zhāo xī禍在朝夕 |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時間。指禍患來臨在即。 | 《舊五代史·晉書·楊光遠傳》:“承勛慮禍在朝夕,與諸弟同謀,殺節度判官邱濤。” |
xiāo yáo zì zài逍遙自在 | 逍遙:悠閑自得的樣子;自在:自由;舒適。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 | 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遠眺》:“飛鳥滅時宜極目,遠風來處好開襟,誰知不離簪纓內,長得逍遙自在心。” |
xū míng zài wài虛名在外 | 虛名: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名聲。在外界有一個虛而不實的名聲。 | |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是。” |
suì zài lóng sān歲在龍虵 | 見“歲在龍蛇”。 | |
xīn bù zài yān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漢語助詞;相當于“于此”。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
cháng zài wéi zhōng嘗在圍中 | 曾在被包圍之中。 | |
tài ē zài wò太阿在握 | 太阿:泰阿,寶劍名;握:執持。比喻掌握權柄。 |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臣兼掌印廠》:“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無過慮。”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zāo jié zài shù遭劫在數 | 謂命中注定要遇到災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他竟要弄得到一處,這人也就算個遭劫在數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