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5 個寓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óu xīn yù mù游心寓目 | 留心觀看。 | 《晉書·干寶傳》:“群言百家不可勝覽,耳目所受不可勝載,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徽說而已。幸將來好事之士錄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 |
tuō wù yù xīng托物寓興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 《宣和畫譜·文同》:“凡于翰墨之間托物寓興,則見于水墨之戲。” |
yù bīng yú nóng寓兵于農(nóng) | 寓:寄寓,包含。指給農(nóng)民以一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nóng),戰(zhàn)時參戰(zhàn)。或指軍隊屯墾。 | 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yǎng)兵為大費,欲復寓兵于農(nóng)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suí yù suí ān隨寓隨安 | 猶言隨遇而安。 | 宋·魏了翁《浪淘沙》詞:“世念久闌珊,隨寓隨安。人情猶望袞衣還。” |
yù biǎn yú bāo寓貶于褒 | 寓:寄托。在表面褒頌的詞句下寓含譏諷的意思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鐫,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貶于褒之文便了。” |
biàn wù yù gǎn讬物寓感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 |
yù yán shí jiǔ寓言十九 | 寓言:有所寄托的話;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節(jié)多屬虛構。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
yù qíng yú jǐng寓情于景 |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 | 《山水田園詩傳·前言》:“進入寫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藝術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貢獻。” |
tuō wù yù gǎn托物寓感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 明·王煒《慈竹堂記》:“夫奉親致養(yǎng)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
jì xìng yù qíng寄興寓情 | 寄:寄托;寓:含;興:興致。指作品中寄托飽含了作者的興致與情懷。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yí wù yù xīng讬物寓興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遠 | 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suí yù ér ān隨寓而安 | 見“隨遇而安”。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安,謂隨所寓而安,蓋深于靜也。” |
yǒng sāng yù liǔ詠桑寓柳 | 詠的是“桑”,而實際說的是“柳”。喻借題傳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
yù yì shēn cháng寓意深長 | 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