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世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ùn shì mó wáng混世魔王 | 比喻擾亂人世的兇人或驕縱恣肆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td>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jiǔ shì tóng jū九世同居 | 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 | 《新唐書·孝友傳序》:“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東安王樂、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撫,表其門?!?/td> |
qióng nián mò shì窮年沒世 | 沒世:一輩子。形容經(jīng)歷的時間長久。 | 宋·秦觀《任臣下》:“必有大節(jié)而無小過者然后得為諫諍之臣,則窮年沒世不可得其人矣。” |
shì shì shēng shēng世世生生 | 世:人的一生。指永生永世、世世代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1回:“三則上薦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見?!?/td> |
rén shì cāng sāng人世滄桑 | 比喻人間世事變化很大。 | |
kuàng shì bù jī曠世不羈 | 曠世:曠代,歷時長久;羈:束縛。歷代都不受束縛。 | 晉·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東夷獻其樂器,肅慎獻山楛矢,曠世不羈,應化而至?!?/td> |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 | ①佛教認為世界每經(jīng)歷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為難得之意。③猶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差撥]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答?!?/td> |
jué shì wú lún絕世無倫 | 絕世:冠絕當世。冠絕當世,超過同輩。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卷:“其第三子名玉斧,長名挧,字道翔。道德淳瑩,絕世無倫?!?/td> |
jiǔ jīng shì gù久經(jīng)世故 | 世俗,俗氣,老于世故。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這老頭兒雖說粗豪,卻是個久經(jīng)世故的,須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話來呢?!?/td> |
rén qíng shì tài人情世態(tài) | 人世間的情態(tài)。多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情分。 | 明·陳所聞《新水令·填歸去來詞》套曲:“俺與那人情世態(tài)既相違,披襟散發(fā)最相宜?!泵鳌ず閼鳌恫烁T·閑適》:“人情世態(tài),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 |
liǎng shì wéi rén兩世為人 | 好象重新來到人間。形容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中幸存下來。 | |
wéi shì guāi sú違世乖俗 | 同“違時絕俗”。 | 清·管同《餓鄉(xiāng)記》:“故非違世乖俗,廉恥禮義之士,不得至是鄉(xiāng)。” |
jīng shì jué sú驚世絕俗 | 謂卓絕特異,使世人震動。 | 宋·蘇軾《王元之畫像贊》:“公之所為,必將驚世絕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膽裂。” |
kuàng shì wú pǐ曠世無匹 | 曠世:當代所沒有的。匹:相當。當代沒有能比得上的。形容極為突出。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至夜,焚香坐伺,婦果攜女至。態(tài)度嫻婉,曠世無匹?!?/td> |
wàn shì zhī yè萬世之業(yè) | 傳之萬世的不朽功業(yè)。 | 漢·賈誼《過秦論》:“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td> |
jí lè shì jiè極樂世界 | 佛教指阿彌陀佛成道時所居住的樂土;是一塊可以擺脫人間一切煩惱的凈土。后泛指無憂無慮、快樂如意的理想境界。 | 《阿彌陀經(jīng)》:“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
bì shì jué sú避世絕俗 |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xiàn)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tài)度。 |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薄稌x書 華軼傳》:“棲情玄遠,確然絕俗。” |
yǔ shì yǎn yǎng與世偃仰 | 偃仰:俯仰。指沒有一定的主張,隨大流。 | 《荀子 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td> |
liú fāng hòu shì流芳后世 | 見“流芳百世”。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溫]既而撫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槃”。指死去活來。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dào míng qī shì盜名欺世 | 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 荀況《荀子 不茍》:“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險莫大焉?!?/td> |
huá shì qǔ míng嘩世取名 |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興奮激動,博取虛名。 | 宋·陸游《除寶謨閣待制謝表》:“竊慕隱居求志之風,尤恥嘩世取名之事。” |
xī shì zhī cái希世之才 | 指世間很少有的人才。 | 元 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懸之厄,須杖希世之才?!?/td> |
lì shì mó dùn歷世摩鈍 | 亦作“歷世磨鈍”。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fā)有為。 | |
bì shì lí sú避世離俗 | 逃避濁世,超脫凡俗。 | 東漢 王充《論衡 定賢》:“以清節(jié)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td> |
zhì qī shì jiāo至戚世交 | 至戚:關(guān)系很近的親戚;世交:兩代以上的交誼。形容彼此關(guān)系密切。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愚兄老拙株守,兩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氣味還投合的來。老弟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一般,我怎不盡心教導?” |
lì shì mó dùn礪世磨鈍 | 激勵世俗,磨煉愚鈍 | 宋 秦觀《官制下》:“爵祿者,天下之砥石,圣人所以礪世磨鈍者也。” |
bǎi shì zhī shī百世之師 |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
xiū míng shèng shì休明盛世 | 休明:美好,清平;盛:興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興盛時代。 | 晉·潘岳《西征賦》:“當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質(zhì)。” |
yǔ shì cháng cí與世長辭 | 世:人世;長:永遠;辭:辭別;告別。和人世永遠告別。是死的委婉語。 | 漢 張衡《歸田賦》:“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常辭。” |
rén shēng yī shì,cǎo shēng yī qiū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人活一生,草只有一個秋天。形容生命短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 |
wàn shì bù xiǔ萬世不朽 | 朽:腐爛。千秋萬代永垂不朽。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4回:“宮保若能行此上策……功垂竹帛,萬世不朽!” |
gāo shì zhī zhì高世之智 | 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紀·威烈王二十三年》:“臣光曰: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td> |
méi shì wú chēng沒世無稱 | 死后名聲不能為人所頌揚。指死后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亦作“沒世無聞”。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白駒過隙,沒世無稱,可為寒心刻骨也?!?/td> |
bì shì qiáng dōng避世墻東 | 指隱居于市井販夫之中。 | 《后漢書 逸民傳 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td> |
cāo shēn xíng shì操身行世 | 猶言立身處世。 | 明 方孝孺《與盧編修希魯書》:“痛以禮義自繩約,既率己之頑惰,又以化頑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親忠君之大節(jié)?!?/td> |
wán shì bù jī玩世不羈 | 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因?qū)ΜF(xiàn)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tài)度。 | 茅盾《清明前后》:“現(xiàn)在是深埋在黃夢英心深處了,被玩世不羈的外衣厚厚地覆蓋著了。” |
yú shì chén fú與世沉浮 | 與:和,同;世:指世人;沉?。弘S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 《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td> |
shēng shēng shì shì生生世世 | 指今生、來世以至永世。 | 《南史 王敬則傳》:“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緣?!?/td> |
fǔ shì chóu wù撫世酬物 | 謂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窮而講道明理,達而撫世酬物,謹無著一能讀書之心橫在胸中也哉!”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jīng)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yōu)劣。 | 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td> |
zhī rén lùn shì知人論世 | 原指了解一個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F(xiàn)也指鑒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td> |
jīng shì zhèn sú驚世震俗 | 見“驚世駭俗”。 | 宋·王安石《余姚縣海塘記》:“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為,而其所謂能者,務出奇為聲威,以驚世震俗?!?/td> |
mù kōng yī shì目空一世 |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驕傲自大。 | 明 焦竑《李氏焚書序》:“宏甫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懺者。”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td> |
huò shì dào míng惑世盜名 | 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 漢 徐幹《中論 考偽》:“于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shù)?!?/td> |
gài shì yīng xióng蓋世英雄 | 蓋世:壓倒當世。超出當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一折:“遮莫他蓋世英雄,驅(qū)兵擁眾?!?/td> |
dà qiān shì jiè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希運禪師》:“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里許?!?/td> |
bǎo liàn shì gù飽練世故 | 指對世態(tài)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豐富的處世經(jīng)驗。同“飽諳世故”。 | 宋 葉適《郭府君墓志銘》:“察江之言,皆飽練世故而不回撓,是足以繼其父兄矣。” |
jiàn shì shēng miáo見世生苗 | 比喻眼前就會收效得利。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你尚圖些紫綬金章,赤緊的見世生苗,我則理會的埋根千丈?!?/td> |
jué shì chāo lún絕世超倫 | 絕:類。冠絕當世;出類拔萃。形容某人的德行才藝出類拔萃;舉世無雙。 | 漢 蔡邕《陳太衛(wèi)碑文》:“穎川陳君,絕世超倫,大位未躋,慚于臧文竊位之負,故時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td>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龍門 | 一世:一代;龍門:后漢時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說新語·德行》:“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晉書·王衍傳》:“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
fèn shì jí sú忿世嫉俗 | 同“憤世嫉俗”。 |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自尊至者,不平恒繼之,忿世嫉俗,發(fā)為巨震,與對跖之徒爭衡。” |
fēng huá zhuó shì風華濁世 | 指佼佼不凡。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他一看,見是個風華濁世的佳公子,先覺得人如其文?!?/td> |
ào nì yī shì傲睨一世 | 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 《宋史 沈遼傳》:“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td> |
míng mén shì zú名門世族 |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門世族,他本族家進士一大堆,他偏是異樣的難講?!?/td>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經(jīng)風雨,見世面 | 經(jīng)過許多磨難,見多識廣。形容人的生活閱歷豐富。 | 毛澤東《組織起來》:“我們共產(chǎn)黨員應該經(jīng)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斗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斗爭的大世面?!?/td> |
dùn xíng yuǎn shì遁形遠世 | 猶言避世隱居。 | 《后漢書·逸民傳·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td> |
yǒng shēng yǒng shì永生永世 | 永遠。 | 曹禺《人的悲劇》:“我現(xiàn)在就給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敵人!” |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 | 美名永傳于后世。 | 明 徐霖《繡襦記 逼娃逢迎》:“賤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煙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
jǔ shì wú lún舉世無倫 | 舉:全,皆;舉世:全世界;倫:類,同類。整個人世間沒有比類的。形容稀有少見或無與倫比。 | 唐·白居易《畫竹歌序》:“協(xié)律郎蕭悅善畫竹,舉世無倫,蕭亦甚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
fèn shì jí sú憤世疾俗 | 見“憤世嫉俗”。 | 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八》:“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又為庸眾所不懂,所以憤世疾俗,漸漸變成厭世家,或‘國民之敵’。” |
lì shì mó dùn厲世摩鈍 | 指磨礪世人,使笨拙的人奮發(fā)有為。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爵祿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世摩鈍也。” |
méi shì wú wén沒世無聞 | 謂終身不為人知。 | 西漢·司馬遷《感士不遇賦》:“沒世無聞,古人唯恥?!?/td> |
jīng shì hài mù驚世駭目 | 謂使世人見而驚奇。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時用變體,如兵之出奇,變化無窮,以驚世駭目。” |
bá máo jì shì拔毛濟世 | 指受輕微損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 語出《列子 楊朱》:“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葑釉唬骸贊?,為之乎?’楊子弗應。” |
xiàn shì xiàn bào現(xiàn)世現(xiàn)報 | 現(xiàn)報。 |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妄語部》卷九十三:“是人現(xiàn)得,惡口惡色,所言雖實,人不信受,眾皆憎惡,不喜見之,是名現(xiàn)世,惡業(yè)之報?!?/td> |
chū shì chāo fán出世超凡 | 超出塵世和凡俗。舊指脫離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條一抹絳,帶一頂九陽巾,君敢著你做真人?!?/td> |
yí shì wàng lèi遺世忘累 | 避世隱居而不為世俗之事牽累。 | 明·方孝孺《學士亭記》:“故或放跡于江海,或養(yǎng)操于山林,求遺世忘累志士而與之游?!?/td> |
shì shì dài dài世世代代 | 泛指延續(xù)的各代。 | 丁玲《在嚴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幾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獄里過日子受煎熬?!?/td> |
yáng kuáng bì shì佯狂避世 | 佯:假裝。假裝瘋狂以回避世人。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鑒著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為遮飾地步?!?/td> |
zhī míng dāng shì知名當世 | 知名:著名、有名。在當代很著名。 |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圖畫相次于未央宮,第一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次曰衛(wèi)將軍富平侯張安世,……皆有功德,知名當世?!?/td> |
gé shì zhī gǎn隔世之感 | 世:古指30年為一世;世指一個時代。指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個時代似的感覺。 | 宋 范成大《吳船錄下》:“發(fā)常州,平江親戚故舊來相迓者,陸續(xù)于道,恍然如隔世焉?!?/td> |
yí shì bá sú遺世拔俗 | 見“遺世越俗”。 | 明·張居正《與司成馬孟河書》:“夫遺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濟物者,大賢之宏量也?!?/td> |
dāng shì cái dù當世才度 | 當世:當代,現(xiàn)世。才:才華。度:氣度。當代具有才華氣度的人。亦作“當世才具”。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曹肇傳》:“肇有當世才度,為散騎常侍、屯騎校尉?!?/td> |
ē shì mèi sú阿世媚俗 |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當時社會的陳規(guī)陋俗。 | 魯迅《墳 文化偏至論》:“如其《民政》一書,謂有人寶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見容于人群。” |
jǔ shì zhǔ mù舉世矚目 | 舉:全;矚目:注視。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 | 戰(zhàn)國 楚 屈原《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國語 晉語》:“則恐國人這矚目于我也?!?/td> |
sù shì yuān jiā夙世冤家 | 亦作“夙世冤業(yè)”。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積怨極深。②昵稱所鐘愛的人。 | 宋·高晦叟《珍席放談》下卷:“歲設水陸齋,常旁設一位,立牌書曰:‘夙世冤家石介?!?/td> |
nián yì shì hào年誼世好 | 年誼:科舉時代稱同年登科的關(guān)系;世好:兩家世代友好。科舉時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td> |
lí shì dùn shàng離世遁上 | 超脫世俗,回避君上。 |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td> |
qī shì diào yù欺世釣譽 | 欺:欺騙;世:世人;譽:名聲。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 《元史·隱逸傳》:“世主亦茍取其名而強起之,不如所聞,則曰:‘是欺世釣譽者也?!?/td> |
jì shì ài mín濟世愛民 | 濟:救助,接濟;愛:關(guān)愛。匡濟艱危世道,恤愛苦難民眾。 | 明·屠隆《曇花記·辭家訪道》:“我本清泰世間奇男子,濟世愛民,扶危定難。” |
chāo shì jué lún超世絕倫 | 超出世人和同輩。亦作“超類絕倫”、“軼群絕類”。 | 漢·蔡邕《陳寔碑》:“群僚賀之,皆舉手曰,穎川陳君,超世絕倫?!?/td> |
jǔ shì wén míng舉世聞名 | 舉:全。全世界都聽到名聲。形容知名度很高。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卷七 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td> |
jì shì jiù rén濟世救人 |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td> |
chāo shì zhī cái超世之才 |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td> | 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td> |
dú bù dāng shì獨步當世 | 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nèi)沒有人能比得上。同“獨步當時”。 | 宋 歐陽修《試筆 蘇子美蔡君謨書》:“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td> |
cái huá gài shì才華蓋世 | 蓋:覆蓋。才能很高;遠遠超出當代的人。 | 曾樸《孽?;ā返谌兀骸八鲎谌烁魇聲r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個才華蓋世的名王?!?/td> |
shì dài zān yīng世代簪纓 |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世代做官。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又且世代簪纓,家資巨富,日常供奉,擬于王侯?!?/td> |
wén zhāng gài shì文章蓋世 | 蓋世:超過世人。指文章好得無與倫比,誰都趕不上。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蘇瓊善詞》:“韓愈文章蓋世,謝安性情風流。” |
huáng jīn shì jiè黃金世界 | 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 |
yǒng shì wú qióng永世無窮 | 永世:永遠。永遠沒有窮盡。 | 《尚書·微子之命》:“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td> |
shí yì shì biàn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 懵懂:頭腦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一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五回:“我蘇友白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我此行雖因叔命,原為尋訪佳人。” |
yǐ cì shì shì以刺世事 | 以:表示目的的連詞。來諷刺當世之事。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td> |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亂世兇年 | 時世動亂,年成極壞。 | |
tài píng shèng shì太平盛世 | 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的時代。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太平:社會安定。 | 明 沈德符《野獲編》:“余謂太平盛世,元夕張燈,不為過侈?!?/td> |
shì dào rén xīn世道人心 | 社會的風氣,人們的思想。 | 明·袁宏道《李溫陵傳》:“細心讀之,其破的中款之處,大有補于世道人心?!?/td> |
yí shì jué sú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