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75 個(gè)已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ǒu jiā wú yǐ有加無已 | 已;停止。只有不斷增加;沒有停止。形容事物向著某個(gè)方向不斷發(fā)展加深。 | 宋 陳亮《復(fù)杜伯高書》:“然而左右獨(dú)以為不然,時(shí)以書相勞問,意有加而無已。” |
xū xī bù yǐ噓唏不已 | 噓唏:哽咽;已:停止。形容抽抽噎噎地不斷哭泣。 | 《晉書·后妃·左貴嬪傳》:“歔欷不已,若喪所生。” |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rì yǐ sān gān日已三竿 | 同“日上三竿”。 | 明·王錂《春蕪記·探遺》:“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
rú sī ér yǐ如斯而已 | 而已:罷了。就這樣罷了,再?zèng)]有別的。或只不過這樣。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duì)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qíng fēi dé yǐ情非得已 | 情況出于不得已。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適才躲避桌下,自知失儀露丑,實(shí)系情非得已,諸位姐姐莫要發(fā)笑。”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四海之內(nèi)都會(huì)有知心朋友;盡管遠(yuǎn)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yuǎn)也親近。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古時(shí)候認(rèn)為中國四周都是海;把國內(nèi)稱為海內(nèi);現(xiàn)泛指世界。天涯:天邊;比鄰:緊靠的邊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pò bù dé yǐ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jié)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將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后受詔。” |
yī zhī yǐ shèn一之已甚 | 見“一之謂甚”。 | 唐·任蕃《夢游錄·張生》:“酒至白面少年,復(fù)請(qǐng)歌。張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
rú cǐ ér yǐ如此而已 | 就這樣罷了。而已:罷了。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zāi)難不會(huì)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內(nèi)亂的罪魁禍?zhǔn)祝偷貌坏桨矊帯?/td>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
chēng shǎng bù yǐ稱賞不已 | 賞:贊賞。不已:繼續(xù)不止。連連稱贊。 | 《五代史平話 周史》:“討論撰定,皆合事宜,威稱賞不已。”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fāng cùn yǐ luàn方寸已亂 | 方寸:指心。心緒紛亂。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回:“你們別吵!我此刻方寸已亂,等我定一定神再談。” |
fāng xīng wèi yǐ方興未已 | 見“方興未艾”。 | 鐵郎《二十世紀(jì)之湖南》:“世變茫茫,方興未已。” |
mù yǐ chéng zhōu木已成舟 | 木頭已經(jīng)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據(jù)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shí)難挽回了?” |
zhū qiú bù yǐ誅求不已 | 見“誅求無已”。 | 清·張廷玉《明史·范濟(jì)傳》:“無丁之家,誅求不已;有丁之戶,詐稱死亡。” |
tān qiú wú yǐ貪求無已 | 見“貪求無厭”。 | 明·瞿佑《剪燈新話·唐義士傳》:“邇楊總統(tǒng),勢焰薰赫,貪求無已。” |
shuō shuō ér yǐ說說而已 | 非實(shí)質(zhì)性的事物,空談,閑談。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二回:“但是僚友必要恥笑于我,只好說說而已的了。” |
bù néng zì yǐ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dòng)的情緒平靜下來。 | 唐 盧照鄰《寄裴舍人書》:“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
yǔ yì yǐ chéng羽翼已成 | 鳥的羽毛和翅膀已長全。比喻力量已經(jīng)具備。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dòng)矣。” |
gǔ yǐ yǒu zhī古已有之 | 古代就已經(jīng)有了。 | 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其實(shí)‘雜文’也不是現(xiàn)在的新貨色。是‘古已有之’的。” |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鳴;鳥叫。比喻平時(shí)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yǐ置之死地而后已 | 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 | 《上饒集中營·集中營生活散記》:“天哪!人快要死了,還時(shí)時(shí)提防他會(huì)開小差,難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后已’嗎?” |
shén jiāo yǐ jiǔ神交已久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形容雖然并沒有見過面,但彼此精神相通,傾慕已久。 | 《追求》:“說里‘神交已久’,他接著便稱贊仲昭的眼光是合乎他們社會(huì)心理學(xué)家的理論的。” |
xīn yí yǐ jiǔ心儀已久 | 心儀:心中向往。內(nèi)心向往已經(jīng)很久。 | 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 |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烈士:志向遠(yuǎn)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shēng shēng bù yǐ生生不已 | 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 |
bīng yǐ zài jǐng兵已在頸 | 頸:頸項(xiàng)。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xiǎn)已非常逼近。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5回:“夷吾曰:‘此輩兵已在頸,尚欲累人耶?’” |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為之 | 沒有辦法,只能這樣做。 | 宋·辛棄疾《九議》:“歲幣郊祀之費(fèi),是不得已而為之者。” |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前車已覆,后車當(dāng)戒 | 鑒:教訓(xùn)。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的教訓(xùn)。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載幽期》:“前車已覆,后車當(dāng)戒,仁兄不可……墮其術(shù)中,迷而不悟。” |
guò wéi yǐ shèn過為已甚 | 過:過分;為:做;已甚:過頭。做得太過分。 | 《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 |
nián shì yǐ gāo年事已高 | 年事:年紀(jì)。指一個(gè)人的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 | 《南史·虞荔傳》:“卿年事已高,氣力稍減。” |
féng táng yǐ lǎo馮唐已老 |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shí),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shí)或表示年壽老邁。同“馮唐易老”。 | 唐 王維《重酬苑郎中》詩:“揚(yáng)子《解嘲》徒自遣,馮唐已老復(fù)何論。” |
zhū qiú wú yǐ誅求無已 | 勒索榨取;沒有止境。(誅求:苛求;勒索;已:停止)。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誅求無已,天下空虛,群臣畏恐,莫敢盡忠。” |
gài guān shì yǐ蓋棺事已 | 蓋:遮蓋;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結(jié)。泛指終身堅(jiān)持或追求某種事業(yè)。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
mǐ yǐ chéng chuī米已成炊 | 比喻事已做出,無可挽回。 | |
è guàn yǐ yíng惡貫已盈 | 同“惡貫滿盈”。 | 《金石萃編·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誕,惡貫已盈。” |
yán yú lǜ jǐ嚴(yán)于律已 | 律:約束。嚴(yán)格要求自己。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嚴(yán)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dòng)必關(guān)夫治道。” |
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 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shí)光消逝,如果珍惜時(shí)光,發(fā)憤圖強(qiáng),晚年并不晚。 | 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
bù wéi yǐ shèn不為已甚 | 已甚:過分。不做過分的事,要適可而止。多指對(duì)人的譴責(zé)或處罰要適可而止。 | 戰(zhàn)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猶太也。楊氏曰:‘言圣人所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
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不得已而求其次 | 次:差一點(diǎn)。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來湊合。 | 曹靖華《嘆往昔,獨(dú)木橋頭徘徊無終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鴻溝’上沒有‘橋梁’,只好‘繞道東京’了。” |
qì shù yǐ shuāi氣數(shù)已衰 | 氣數(shù):命運(yùn)。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將死亡或沒有生命力。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漢東都洛陽,二百余年,氣數(shù)已衰。” |
yǐ chéng dìng jú已成定局 | 已經(jīng)形成確定的不可改變的局面或形勢。 | 歐陽山《苦斗》:“她臉上露出萬事已成定局的神態(tài),只拿一對(duì)感激不盡的圓眼睛瞪著大家。” |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一個(gè)波浪還沒形成,另一個(gè)波浪又起來了。 |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qì shù yǐ jìn氣數(shù)已盡 | 氣數(shù):命運(yùn)。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將死亡或沒有生命力。 | 聶紺弩《論<封神榜>》:“作惡多端,殘害人民的是‘氣數(shù)已盡’的舊勢力。” |
yī kuí yǐ zú一夔已足 | 夔:古賢臣名,為舜時(shí)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gè)就足夠了。 | 《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呂氏春秋·察傳》:“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
mò wéi yǐ shèn莫為已甚 | 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duì)人的責(zé)備或責(zé)罰適可而止。 | |
yì wàng yǐ guò意望已過 | 已經(jīng)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 |
sǐ ér hòu yǐ死而后已 | 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xiàn)了一切。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
zì jīn yǐ hòu自今已后 | 從今以后。 | 《后漢書·東夷傳·高句驪》:“自今已后,不與縣官戰(zhàn)斗而自以親附送生口者,皆與贖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
yóu lái yǐ jiǔ由來已久 | 發(fā)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yīng)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 |
chēng hū hòu yǐ瞠乎后已 | 瞠:瞪眼。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追趕不上。 | 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初筆》:“經(jīng)天緯地,專門名家,更瞠乎后已。” |
qíng bù zì yǐ情不自已 | 猶情不自禁。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瑞云》:“過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贄復(fù)往。” |
jǐn cǐ ér yǐ僅此而已 | 只有這樣罷了。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不過,一切也都僅此而已了。” |
yǔ hé yǐ jiù羽翮已就 | 翮:鳥翼。羽毛已經(jīng)豐滿。比喻已得到輔佐之人,勢力已壯大。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
dà shì yǐ qù大勢已去 | 大勢:指有利的局勢。有利的形勢已經(jīng)失去;前途沒有希望。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
bī bù dé yǐ逼不得已 | 逼:逼迫。迫不得已。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85卷:“欲此求方,終不可得,云偉骨未應(yīng)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
zhuàng xīn bù yǐ壯心不已 | 指有抱負(fù)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仍不衰減。壯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三國 魏 曹操《步出夏門行 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zàn tàn bù yǐ贊嘆不已 | 已:止;完。連聲贊賞不止。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莊紹光看了,贊嘆不已。” |
mù mù yǐ gǒng墓木已拱 | 拱:兩手合圍。墳?zāi)古缘臉湟延泻媳Т至恕P稳萑艘阉廊ザ嗄辍?/td>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
wàn bù dé yǐ萬不得已 | 無可奈何;不得不這樣做。萬:絕對(duì);萬萬。 | 明 焦竑《玉堂叢語》:“汝父欲保全身家,萬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禍耳。” |
dī huí bù yǐ低回不已 | 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不得已而用之 | 用:使用。沒有辦法,只好采用這個(gè)辦法。 | 《六韜 文韜 兵道》:“圣王號(hào)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 |
bì ér hòu yǐ斃而后已 | 斃: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yàn)槟骋荒康膴^斗終生,至死才罷休。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鄉(xiāng)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shù)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 |
yǒu zēng wú yǐ有增無已 | 不斷增加或不斷擴(kuò)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cè)第八章:“首先是美國教士向駐京美使發(fā)電報(bào)告說‘搶劫縱火及暗殺之事,有增無已……’” |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謹(jǐn),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dà shì yǐ rán大事已然 | 指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
zhǒng mù yǐ gǒng冢木已拱 | 比喻老死多年。 | 《轂梁傳·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將襲鄭,百里子與蹇叔子諫曰:‘千里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范寧注:“子之輩皆已老死矣……言其老無知。” |
dié dié bù yǐ喋喋不已 |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已:止。嘮嘮叨叨,說個(gè)沒完。 | 宋·司馬光《辭知制誥狀》:“奏牒繁多,喋喋不已。” |
rú shì ér yǐ如是而已 | 而已:罷了。就這樣罷了,再?zèng)]有別的。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自序:“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duì)良朋,如是而已。” |
zī zī bù yǐ孜孜不已 | 勤勉從事,努力專一,不肯停歇。 | 漢·荀悅《漢紀(jì)·平帝紀(jì)》:“故亂則統(tǒng)其理,危則致其安,禍則引其福,絕則接其繼,幼則代其任,夙夜孜孜不已,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 |
bì bù dé yǐ必不得已 |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勢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 | 《論語 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
zì jīn yǐ wǎng自今已往 | 從今以后。 | 《蓮池傷足自規(guī)》:“自今已往,得一時(shí)筋骨輕安,行坐隨意,即當(dāng)思及六道眾生苦惱,一心正念。自今已往,雖有人惡罵加我者,非言謗我者,乃至批我頰者,唾我面者,悉順受之,一心正念。” |
nián yǐ cuō tuó年已蹉跎 | 蹉跎:過時(shí)。年齡已經(jīng)太大。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欲相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