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8 個追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uī gēn jiū dì追根究蒂 | 見“追根究底”。 |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八回:“追根究蒂,知道是我們父女所為,便要想替他報仇。” |
shě cè zhuī yáng舍策追羊 |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后,設法補救。語本《莊子 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 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
zhuī gēn qióng yuán追根窮源 | 同“追本溯源”。 |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三十七回:“原來家樹、鳳喜這頭婚姻,追根窮源,自然不能不歸功于壽峰父女。” |
zhuī fēng zhú rì追風逐日 | 同“追風逐電”。 | 唐·楊炯《后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勵銜策而追風逐日,加剪拂則絕電奔星。” |
zhuī yuǎn shèn zhōng追遠慎終 | 猶言慎終追遠。 | 《陳書·南康愍王曇郎傳》:“夫追遠慎終,抑聞前誥。” |
jǐn zhuī bù shě緊追不舍 | 使差距接近,勢均力敵。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二章:“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緊追不舍。” |
zhuī gēn xún dǐ追根尋底 | 見“追根究底”。 | 沙陸墟《魂斷梨園》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尋底,一定會牽涉到白玉梅身上來。” |
zhuī fēng shè jǐng追風攝景 | 見“追風躡景”。 |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序》:“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
zhuī wáng zhú běi追亡逐北 | 追擊敗走的敵軍。 | 漢·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
zhuī gēn qiú yuán追根求源 | 同“追本溯源”。 | 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長進現出了面目。” |
sì mǎ nán zhuī駟馬難追 | 駟馬:一車所駕的四匹馬。形容話已說出;就無法追回或說話算數。 | 《新五代史 晉高祖皇后李氏傳》:“不幸先帝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好息民,而反虧恩負義。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將誰執!” |
zhuī yún zhú diàn追云逐電 | 極言迅疾。 | 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三章十四:“畢竟是張力人精選的好馬,果然是四足生風,追云逐電。” |
zhú fēng zhuī diàn逐風追電 | 追趕迅風和閃電。 | 宋·秦觀《題腰裊圖》詩:“鸞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風追電為?” |
zhuī fēng chè diàn追風掣電 | 同“追風逐電”。 | 宋·張淏《云谷雜記·侍郎徐公帖》:“愿得側翅附鴻鵠,追風掣電凌太空。” |
zhú diàn zhuī fēng逐電追風 | 見“逐風追電”。 | 《說唐》第十回:“叔寶(秦叔寶)拜辭,連夜起身,出莊上馬,縱轡加鞭,如逐電追風,十分迅速。” |
kuā fù zhuī rì夸父追日 | 古代神話。同“夸父逐日”。 | 毛澤東《矛盾論》:“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 |
zhuī běn sù yuán追本溯源 | 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本:根本;溯:追窮;探求)。比喻追尋根源。 | 石三友《金陵野史 圓明園與基泰工程司》:“說到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時的總長朱啟鈐。” |
jí qǐ zhí zhuī急起直追 | 立即振作起來;迅速追趕上去。 |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5回:“急起直追,猶虞不及。” |
wàng chén zhuī jì望塵追跡 | 比喻趕上別人的前進速度。 |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其時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學術工藝,幾與近代之歐美并駕齊驅,其進步之速,大非秦漢以后所能望塵追跡也。” |
zhuī fēng zhú diàn追風逐電 | 形容速度極快。多指馬飛速奔馳。 | 北齊·劉晝《新論·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馬也,雖未追風逐電,絕塵滅影,而迅足之勢固已見矣。” |
jǐn zhōng zhuī yuǎn謹終追遠 | 終:人死;遠:指祖先。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 | 宋·蘇軾《母蒲氏王氏秦國太天人外制》:“謹終追遠,仁也;顯親揚名,孝也。” |
guī shī wù yǎn,qióng kòu wù zhuī歸師勿掩,窮寇勿追 | 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以免不測的犧牲。 | 《孫子·軍事》:“歸師勿遏,師必闕,窮寇勿追。” |
zhuī huān qǔ lè追歡取樂 | 猶言尋歡作樂。 | 《宣和逸事》前集:“何況徽宗是個風流快活的官家,目見帝都景致,怎不追歡取樂。” |
gēn zōng zhuī jī跟蹤追擊 | 指跟尋蹤跡進行打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1章:“他偵察出飛虎隊一夜轉移兩三個地方休息,下了決心要跟蹤追擊。” |
lái zhě kě zhuī來者可追 | 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
niè yǐng zhuī fēng躡影追風 | 形容速度極快。 | 《梁書 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
fèn qǐ zhí zhuī奮起直追 | 奮:鳥類展翅起飛。形容在已經落后的情況下;振作起來;一股勁地趕上去。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9回:“義無反顧,惟有群策群力,奮起直追,迅電華會代表,堅持原案。” |
zhuī gēn páo dǐ追根刨底 | 追究底細。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 | 浩然《艷陽天》第120章:“我看你不用追根刨底兒了,快去請醫生吧。” |
zhuī bēn zhú běi追奔逐北 | 追擊敗走的敵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田單列傳》:“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 |
mǎi xiào zhuī huān買笑追歡 | 嫖娼狎妓,尋歡作樂。 | 宋·吳自牧《夢梁錄·酒肆》:“壩頭西市坊雙鳳樓施廚開沽,下瓦子前新樓鄭廚開沽,俱有妓女,以待風流才子買笑追歡耳。” |
sù liú zhuī yuán溯流追源 | 猶溯流窮源。 | 《詩刊》1978年第1期:“覺得這封信,含蘊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慮整個詩歌的歷史。” |
zhuī fēng niè jǐng追風躡景 | 形容速度極快。 | 《抱樸子 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
zhuī fēng bǔ yǐng追風捕影 | 追尋如風、影那樣虛空的東西。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伍子登科記·祭頭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時追風捕影。” |
zhuī hún duó mìng追魂奪命 | 奪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極大。 | 《綠野仙蹤》第四十三回:“我活了四十多歲,才只見了這樣個伶俐俊俏、追魂奪命、愛殺人的一位小堂客。”又第七十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著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奪命一對小金蓮,正是洛神臨凡,西施出世。” |
zhú rì zhuī fēng逐日追風 | 逐日:追逐太陽;追風:追趕風。形容馬跑得極快。 | 《梁書·元帝紀》:“騎則逐日追風,弓則吟猿落雁。” |
zhuī wáng zhú dùn追亡逐遁 | 見“追亡逐北”。 | 《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飄風,擊刺若雷電。” |
zhuī qū zhú qí追趨逐耆 | 謂追逐時尚。 | 《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試為之施《咸池》,揄《六莖》,發《蕭韶》,詠《九成》,則莫有和也。”顏師古注:“追趨逐耆,隨所趨向愛耆而追逐之也。趨,讀趣,耆,讀嗜。” |
zhuī huǐ mò jí追悔莫及 | 后悔也來不及了。 | 漢 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
zhuī gēn chá yuán追根查源 | 同“追本溯源”。 | 木青《不許收獲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眾追根查源的時候,或者說對曾番有所懷疑的時候,曾番自然要來個攪渾水。” |
xún gēn zhuī dǐ尋根追底 |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 |
zhuī zōng mì yǐng追蹤覓影 | 覓:尋找。順著蹤跡追尋。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惹得長安城中王孫公子,游俠少年,丟眉做眼,輕嘴薄舌的,都在燈市里穿來插去,尋香哄吃,追蹤覓影,調情綽趣,何嘗真心看燈。” |
sì mǎ mò zhuī駟馬莫追 | 見“駟馬難追”。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莫追,豈有變更!’” |
yǐ dé zhuī huò以德追禍 | 指上對下施恩不當,適以招來禍患。 | 《韓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于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zhuī zōng wèn jì追蹤問跡 | 蹤:腳印,蹤跡。追尋蹤跡。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陳秋碧<梧桐樹>》:“陽臺夢杳,苦追蹤問跡,似無還有。” |
xīn mù shǒu zhuī心慕手追 | 慕:羨慕;追:追求。心頭羨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 《晉書 王羲之傳》:“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
gǒu zhuī hào zǐ狗追耗子 | 見“狗拿耗子”。 | 周立波《暴風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閑事?” |
qióng zhuī bù shě窮追不舍 | 勇敢地追趕不放松。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如果她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我一定窮追不舍。” |
zhuī sì bù jí追駟不及 | 駟: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套著四匹馬的車。已來不及追趕上飛奔的馬車。比喻話說出去了無法再收回。 | 無名氏《雜事秘辛》:“言脫于口,追駟不及,聊志于此。” |
chéng shèng zhuī jī乘勝追擊 | 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擴大戰果。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
tòng jiǎo qióng zhuī痛剿窮追 | 剿:征剿。竭盡全力剿滅追殺 | 清·王韜《甕牖余談·賊中悍酋記》:“鼓殲之,乃西竄慈野,痛剿窮追。” |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慎終追遠 |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qióng kòu mò zhuī窮寇莫追 | 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 《孫子 軍爭》:“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
zhuī huān zuò lè追歡作樂 | 見“追歡取樂”。 |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瓊英,你到那里,好生追歡作樂,務要丞相歡喜。” |
zhuī huān mài xiào追歡賣笑 | 謂出賣色情,供人取樂。 | 明·徐渭《翠鄉夢》第二出:“從俺爹爹喪過,宦囊蕭索,日窮一日,直弄到我一個親女兒出身為娼,追歡賣笑。” |
fǔ jīn zhuī xī撫今追昔 | 撫:按;摸;接觸;今:當前;眼下;追:回想;昔:過去。接觸到當前的情景;回想追念過去的情形。 | 清 周亮工《題菊帖后》:“撫今追昔,淚且涔涔透紙背矣。” |
niè yǐng zhuī fēi躡景追飛 | 躡:追蹤。形容速度飛快。 | 三國·魏·阮籍《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
zhuī fēng mì yǐng追風覓影 | 追尋如風、影那樣虛空的東西。 |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四折:“跋涉滄溟,才度蓬瀛,真乃是追風覓影。” |
zhuī gēn wèn dǐ追根問底 | 見“追根究底”。 | 康濯《春種秋收·三面寶鏡》:“至于后來那水車問題,他也實在說的毫無漏洞,但老來旺一伙竟非要擰住他追根問底!” |
zhuī gēn jiū dǐ追根究底 |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細。 | 洪深《飛將軍》:“你們這些做新聞記者的,就是喜歡這樣追根究底地問。” |
zhuī huǐ bù jí追悔不及 | 悔恨過去的往事,卻已經難以挽回了。 | 《太平廣記·齊推女》:“有頃,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傷痛女冤橫,追悔不及。” |
zhuī hún duó pò追魂奪魄 | 見“追魂攝魄”。 | 明·郭勛《英烈傳》第五十二回:“文忠凜然端坐,價前如狼如虎的將官,排列兩行,就如追魂奪魄的一般,甚是畏懼。” |
guī shī wù yǎn,qóng kòu mò zhuī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 歸師:撤退的軍隊;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歸師勿掩,窮寇莫追。’汝可從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當斜谷之兵。” |
xīn mó shǒu zhuī心摹手追 | 用心揣摩,追隨仿效。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13卷:“一路論詩,渠最心折于吾鄉樊榭先生,心摹手追,幾可抗手。” |
zhuī gēn sù yuán追根溯源 | 同“追本溯源”。 | 曉劍《本市市長無房住》:“其實,若追根溯源,他還是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進市長樓,而不至于落個將前人卸磨殺驢、掃地出門的惡名。” |
xīn mù bǐ zhuī心慕筆追 | 心中仰慕而追隨仿效。 | 《宣和書譜·行書·釋行敦》:“后有集王羲之書一十八家者,行敦乃其一也,是則心慕筆追,亦自可佳耳。” |
qióng zhuī měng dǎ窮追猛打 | 對于潰敗的敵人不斷追擊。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37章:“北軍不敢窮追猛打,南軍也不反攻,湖南戰場就從此冷靜下來了。” |
zhuī huǐ wú jí追悔無及 | 悔恨過去的往事,卻已經難以挽回了。 | 漢·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
pān yún zhuī yuè攀云追月 |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進。 | 三國·魏·曹植《苦思行》詩:“我心何踴躍,思欲攀云追。” |
nǐ zhuī wǒ gǎn你追我趕 | 形容競賽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 《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風躡影 | 見“追風躡景”。 |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
sì mǎ bù zhuī駟馬不追 | 見“駟馬難追”。 |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魏書·刑罰志》:“何得非正刑書,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駟馬不追。” |
qióng kòu wù zhuī窮寇勿追 | 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 | 形:形體;影:身影;追:追隨。像影子離不開形體一樣,一刻也不分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 唐·張說《同張侍御望歸舟》:“形影相追高翥鳥,心腸并斷北飛船。” |
zòng bīng zhuī jī縱兵追擊 | 縱:發,放。派出軍隊追擊敵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zhuī běn qiú yuán追本求源 | 本:樹根。追究事情發生的根源。 | |
bù zhuī jì wǎng不追既往 | 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追究。 | 清 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
wéi zhuī dǔ jié圍追堵截 | 把軍隊分成幾路同時進行包圍式的追擊,將敵人堵截成幾塊,加以消滅。 |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 |
zhuō yǐng zhuī fēng捉影追風 | 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依據,隨意而行。 | 明·鄭若庸《玉玦記·博弈》:“許人話捉影追風,騙人財探囊取物。” |
zhuī hún shè pò追魂攝魄 | 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 |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宋江三十六贊》:“活閻羅阮小七:地下閻羅,追魂攝魄。” |
miè jǐng zhuī fēng滅景追風 | 看不見影子,追得上風。形容馬跑得極快。景,同“影”。 | 《說郛》卷六四引唐·無名氏《灌畦暇語》:“今馬之能走者,忌必隨其余步哉?顧所以滅景追風者有不在,是故也。” |
zhuī huǐ hé jí追悔何及 |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無法改變了。亦作“追悔不及”。 | 《舊五代史·莊宗本紀八》:“將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寧,上貽圣憂,追悔何及!”宋·張君房《云笈七簽·慎守訣》:“世上之人,多嗜欲傷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
zhuī huān mǎi xiào追歡買笑 | 追求歡樂。多指狎妓飲酒之類。 | 宋·柳永《傳花枝》詞:“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 |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 駟馬:四匹馬拉車。話說出了口,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宋·歐陽修《筆說·駟不及舌說》:“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 |
zhuī běn qióng yuán追本窮源 | 追究事情發生的根源。 | 《洪秀全演義》第二回:“果然追本窮源,查鴉片進口,都由華商發售。” |
mài xiào zhuī huān賣笑追歡 | 指娼妓取媚于人的營生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再不去賣笑追歡風月館,再不去迎新送舊翠紅鄉。”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駟馬: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形容話已說出口;沒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或單作“駟馬難追”。 | 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 |
zhuī fēng zhú yǐng追風逐影 | 見“追風躡景”。 | 明·陳子龍《獻馬行》:“追風逐影古來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