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七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ī bìng bā dǎo七病八倒 | 形容體弱多病。 |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浮圖七級,重在合尖 | 浮圖: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辦成事情的關鍵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傳》:“為浮屠者,必合其尖。” |
qī líng bā luàn七零八亂 | 形容非常零亂不堪。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遷的七零八亂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td> |
qī fǎn hái dān七返還丹 | 見“七返丹”。 | 李涵虛《三車秘旨》:“三車者,三件河車也。第一件運氣,即小周天子午運火也;第二件運精,即玉液河車,運水溫養也;第三件精氣兼運,即大周天運先天金汞,七返還丹,九還大丹也?!四苤嚸刂B,則精氣神三品圓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
líng qī bā suì零七八碎 | 形容又零碎又亂。也指零散而沒有系統的事情或沒有大用的東西。 | 老舍《老張的哲學》:“今天買皮鞋,明天買白帽子,書錢花得不多,零七八碎差一點沒叫我破產?!?/td> |
jiǔ zōng qī zǔ九宗七祖 | 泛指祖宗。 | 《冷眼觀》第23回:“殺頭固然是沒有命吃飯,打屁股也是九宗七祖都不得超生的事。” |
qī zòng bā héng七縱八橫 | 形容奔放自如。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td> |
qī chuān bā dòng七穿八洞 | 形容破舊不堪。 | |
héng qī shù bā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女,不計其數?!?/td> |
qī qín qī zòng七擒七縱 |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td> |
qī wān bā niǔ七灣八扭 | 同“七灣八拐”。 | |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人生七十古來稀 | ?。合∩?。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 | 唐 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qī dǎo bā wāi七倒八歪 | 指十分凌亂不整齊。 | |
áng cáng qī chǐ昂藏七尺 |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 | 明 汪廷訥《種玉記 奇術》:“天付昂藏七尺軀,尋章摘句懶攻儒?!?/td>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
yǐ mǎ qī zhǐ倚馬七紙 | 比喻文章寫得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td> |
qī dā bā chě七搭八扯 | 同“七搭八搭”。 | |
qī píng bā wěn七平八穩 | 十分穩定,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 |
qī qiào shēng yān七竅生煙 | 七竅:指兩耳、兩眼、兩鼻孔和口。形容氣憤至極;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來。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78回:“忽聞此言,嚇得三尺神散,七竅生煙?!?/td> |
qī kǒng bā dòng七孔八洞 | 窟窿很多,十分破爛的樣子。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這般相待,不許人動身?’” |
qī zhī bā dā七支八搭 | ①隨意瞎扯。②謂不團結。 | |
qī zòng qī qín七縱七禽 | 比喻善于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亦作“七縱七擒”。 |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
qī zòng qī qín七縱七擒 | 見“七縱七禽”。 | 《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 |
qī lǎo bā xiǎo七老八小 | 指老人與小孩。老老少少。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五章:“起開,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攙著架著干什么?” |
qī zuǐ bā zhāng七嘴八張 | 形容人多語雜。 |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
qī niǔ bā ào七扭八拗 | 拗:拗口。形容十分別扭不通順。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六回:“拿起讀了兩遍,雖不深知其味,念來卻十分順口,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 |
qī zú bā shǒu七足八手 | 見“七腳八手”。 |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
qī léng bā bàn七棱八瓣 | 比喻四分五裂。 | 梁實秋《老年》:“臉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還平添無數雀斑,有時排列有序如星座?!?/td> |
qī qiào liú xuè七竅流血 | 七竅:指人頭上的七個孔,即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口??诒堑忍幫饬餮?/td>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那婦人揭起被來,見了武大咬牙切齒,七竅流血,怕將起來。” |
qī shàng bā luò七上八落 |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td> |
qī shí èr biàn七十二變 | 變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 毛澤東《矛盾論》:“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西游記》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 |
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 有七步成詩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 清·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文事》:“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
qī zǐ bā xù七子八婿 | 唐郭子儀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見《舊唐書·郭子儀傳》。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眾多。 | 《舊唐書·郭子儀傳》載:唐郭子儀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
qī zuǐ bā shé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
qī shí èr háng七十二行 | 泛指各行各業。 | 陶行知《自動學校賀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小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如在?!?/td> |
qī héng bā shù七橫八豎 | 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td> |
qī lā bā chě七拉八扯 | ①謂漫無邊際地閑談。②謂亂拉來一大堆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談起來,喜得他談鋒極好,和他談談,倒大可以解悶。” |
qī chuāng bā kǒng七瘡八孔 | 窟窿多。比喻經濟上負債累累。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爭乃近日手窘,七瘡八孔的,難以驟完。” |
qī líng bā luò七零八落 |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有文禪師》第42卷:“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
qī wān bā guǎi七灣八拐 | 亦作“七彎八拐”。①多處彎曲,不斷轉變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 | 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第一場:“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負了,被你七灣八拐的幾下子,連我都拿不定主意來了?!?/td> |
qī dā bā dā七搭八搭 | ①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②糾纏;亂搭腔。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七回:“這里人瑞卻躺到煙炕上去燒煙,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殘說話。”清·曾樸《孽?;ā返诙幕兀骸袄蠣斀裉炱叽畎舜睿恢勒f些什么?!?/td> |
qī pò bā bǔ七破八補 | 形容衣物非常破舊。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3回:“外面來了一個白須老頭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補的棉袍,形狀十分瑟縮。” |
qī duàn bā xù七斷八續 | 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td> |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
jiā qī jiā bā夾七夾八 | 指說話東拉西扯,混雜不清。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朱世遠原有怕婆之病,憑他夾七夾八,自罵自止,并不敢開言?!?/td> |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七次量衣一次裁 | 比喻事先的調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 |
qī huāng bā luàn七慌八亂 | 形容非常慌張混亂。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章:“雖然養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雞失了母雞,七慌八亂,啼啼哭哭?!?/td> |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sì guǐ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 罵人的話。罵人長相難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 |
qī dān bā nuó七擔八挪 | 一再耽擱拖延。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因與眾人在吳道官房里算帳,七擔八挪纏到這咱晚?!?/td> |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xiàng guǐ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形容人長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樣子。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 大公資助張協》:“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td> |
qī le bā dāng七了八當 | 形容十分妥帖。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將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飯,拂拭凈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當。” |
qī jiǎo bā shǒu七腳八手 | 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td> |
dǎ shé dǎ qī cùn打蛇打七寸 | 比喻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無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
sān fēn sì rén,qī fēn sì guǐ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td> |
sān shé qī shǔ三蛇七鼠 | 比喻為害的東西多。 | 清·翟灝《通俗編·禽魚》:“一畝之地,三蛇七鼠?!?/td> |
qī wō bā dài七窩八代 | 詈詞。指全部眷屬家族。 | 明·吳承恩《西游記》:“卻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窩八代的都來,我就弄他不過?!?/td> |
qī lǎo bā dǎo七老八倒 | 形容年老體衰。 | 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駝背曲時候,富的也死,貧的也死?!?/td> |
sān zhǐ qī pì三征七辟 |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薦舉。指朝廷多次征名為官。 | 《晉書·王褒傳》:“于是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td> |
qī zhāng bā zuǐ七張八嘴 | 同“七嘴八張”。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回:“岳大爺見兄弟們七張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眾兄弟把我看輕了,只道我沒有膽量了。’” |
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三寸鳥,七寸嘴 | 比喻能說會道(多用于諷刺)。 | |
zá qī suì bā雜七碎八 | 形容十分混雜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六章:“有時還背誦一遍雜七爛八的事?!?/td> |
qī sǐ qī shēng七死七生 | 亦作“七生七死”。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 | |
sān máo qī kǒng三毛七孔 |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币蛞浴叭呖住敝感乃?,心機。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td> |
wāi qī niǔ bā歪七扭八 | 歪歪扭扭,不直。 | 老舍《小人物自述》:“那些古錢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錢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綠的草葉來?!?/td> |
qī qíng liù yù七情六欲 |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td> |
qī cháng bā duǎn七長八短 | 形容高矮、長短不齊。也指不幸的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左有顧大嫂,右有孫二娘,引一千余軍馬,都是七長八短漢,四山五岳人?!?/td> |
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qī bù chéng zhāng七步成章 | 同“七步成詩”。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
qī shēng qī sǐ七生七死 | 見“七死七生”。 | |
qī bù chéng shī七步成詩 |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td> |
cháng qī duǎn bā長七短八 | 指事情的頭緒。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16回:“康順風一邊點頭,一邊結結巴巴的央求,喉嚨里像塞了一團棉花,半天也沒說下個長七短八?!?/td> |
qī háng jù xià七行俱下 | 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 《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qī kǒng shēng yān七孔生煙 | 同“七竅生煙”。 | 清·張春帆《宦?!返诎嘶兀骸霸鼐菇逃柶鹚麃恚瑲獾闷呖咨鸁?,雙眉倒豎?!?/td> |
qī wān bā guǎi七彎八拐 | 見“七灣八拐”。 | 《十月》1981年第1期:“過了一崗又一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彎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腳下、我們要住下的村子?!?/td> |
qī kǒu bā zuǐ七口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魯迅《墳·我之節烈觀》:“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 |
qī fǎn dān七返丹 | 傳說中的一種丹藥,有增功保健的功效。 | 東方玉《七步驚龍》第四章:“‘七返丹’功參造化,練氣之士,得此一粒,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即普通人服之,亦可明目輕身,得享遐齡。” |
qī qīng bā huáng七青八黃 | 指錢財。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又沒甚七青八黃。” |
qī bù zhī cái七步之才 | 形容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wū rú qī xīng屋如七星 | 形容住房破漏。 | 唐·馮贊《云仙雜記》:“鄭廣文,星屋破漏,從下望之,竅如七星?!?/td> |
zá qī zá bā雜七雜八 | 形容東西非常混雜,或事情非常雜亂。 | 趙樹理《三里灣》:“里面雜七雜八堆得滿滿的,實在找不下個騰的地方!” |
qī kāi bā dé七開八得 | 形容反反復復,十分周備。 |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開八得,也找不著他!” |
qī qī bā bā七七八八 | ①猶言差不多。②猶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樣。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7回:“說那寄姐的不賢良處,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
qī lǎo bā shí七老八十 | 形容年紀很大。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趕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td>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qī niǔ bā wāi七扭八歪 | 形容不端正。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剝落的土房?!?/td> |
qī líng bā suì七零八碎 | ①形容殘破不堪。②零星瑣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4回:“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td> |
qī shì bā shì七事八事 | 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聽見薛嫂來說此話,唬得慌了手腳?!?/td> |
qī yán bā yǔ七言八語 | 形容人多語雜。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里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td> |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
sān jiāng qī zé三江七澤 | 泛指江河湖澤。 | 唐·李白《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td> |
qī pīn bā còu七拼八湊 | 指把零碎的東西拼湊起來。形容隨意拼湊;多而雜亂。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41回:“我殯葬婆婆,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輩子的大事,我不心疼錢。況且這織布機,紡花車兒,一個箱子,一張抽斗桌,七拼八湊,賣了也值兩千多錢?!?/td> |
qī xì bā shǒu七郤八手 |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 | |
qī mǎn bā píng七滿八平 | 形容沒有空馀的地方。 | 清·趙翼《錦州刺史劉蔭萱駐藏回蜀遠寄藏佛一尊賦謝》詩:“刺瑞刻猴地幾多,七滿八平何處可施巧?”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管三七二十一 |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左手交銀,右手交人,若三日沒有來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td> |
líng qī suì bā零七碎八 | 指零零碎碎的東西。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兩個新人的衣服被褥和零七碎八下來,三五十塊錢根本不頂事?!?/td> |
sān hún qī pò三魂七魄 | 魂: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魄: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道家語,稱人身有“三魂七魄”。 | 《抱樸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
qī qiào mào huǒ七竅冒火 | 同“七竅生煙”。 | 《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還沒有信呢?俗語說的好,真是七竅冒火,五臟里生煙。” |
qī chuān bā làn七穿八爛 | 形容破爛不堪。 | |
qī xiāng wǔ gōng七相五公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彼e皆漢代公卿,后泛指眾多的文武大臣。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