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6 個井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ǐng jǐng yǒu tiáo井井有條 |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lì jǐng mén tiān歷井捫天 | 井:星宿名。手能觸天,形容極高。 | 宋 蘇轍《卜居賦》:“諸子送我,歷井捫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 |
jǐng dǐ míng wā井底鳴蛙 | 猶井蛙。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則你那自尊自貴無高下,真乃是井底鳴蛙。” |
kě ér jué jǐng渴而掘井 |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gān jǐng xiān jié甘井先竭 | 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 《莊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zhì xù jǐng rán秩序井然 | 井然:形容整齊。仔細整理或安排好的有序場面。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7回:“只好抹桌另起從頭寫來,方才有頭有緒,秩序井然。”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tuí yuán fèi jǐng頹垣廢井 | 倒塌了的墻,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 宋蘇軾《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頹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嘆也。” |
yuān jǐng gǔ rén眢井瞽人 | 眢井:枯井;瞽:瞎子。處于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無見識的庸人。 | 嚴復《救亡決論》:“蓋非西學洋文,則無以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將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無救于亡也審矣。” |
qǔ xiá tóu jǐng取轄投井 | 比喻挽留客人極堅決。 | 《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
sāi jǐng fén shě塞井焚舍 | 填井燒屋,表示決心死戰。 | 《南史·沈約傳》:“塞井焚舍,示無全志。率麾下數百人,犯其西北。” |
jǐng jǐng yǒu fāng井井有方 | 形容有條理有辦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孝基條分理析,井井有方。” |
bèi jǐng lí xiāng背井離鄉 | 背:離開;井:古制八家為井;引申為鄉里、家宅。離開鄉里。常指被迫遠離家鄉;到外地謀生。 |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背井離鄉,臥雪眠霜。” |
rù jǐng wàng tiān入井望天 | 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jǐng guǎn jū xū井管拘墟 | 比喻淺陋、片面的見識。 |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尚書集注音疏》:“鉅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輕相訾議也。” |
jǐng jǐng yǒu xù井井有緒 | 見“井井有序”。 | 柳青《狠透鐵》:“起早貪黑地奔波,飼養上、副業上、保管上,樣樣項項料理得井井有緒。” |
qīn cāo jǐng jiù親操井臼 | 謂親自料理家務。 | 漢·劉向《列女傳·周南之妻》:“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親操井臼,不擇妻而娶。” |
shì jǐng zhī chén市井之臣 | 市井:古時稱做買賣的地方。舊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 《管子·小匡》:“處商必就市井。”《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 |
záo suì rù jǐng鑿隧入井 | 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luò jǐng tóu shí落井投石 | 比喻趁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 沙汀《炮手》:“從未做過落井投石的事。” |
tuí yuán bài jǐng頹垣敗井 |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 《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廟荒涼,草深一尺,見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頹垣敗井,廊廡傾欹。” |
jīn píng luò jǐng金瓶落井 | 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無音訊。 | 唐·李白《寄遠十二首》第八首:“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行嘆復坐思。” |
jǐng dǐ zhī wā井底之蛙 |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
jǐng dǐ há má井底蛤蟆 | 指井底的癩蛤蟆,比喻沒有見識的人。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彈絲》:“妾閱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鳳。” |
duàn jǐng tuí yuán斷井頹垣 | 斷裂的井欄;塌毀的院墻。形容田宅毀棄的破敗荒涼景象。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jué jǐng jí quán掘井及泉 |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處。比喻做事善始善終。 | 《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及泉,猶為棄井也。” |
chuān jǐng dé rén穿井得人 | 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 漢·王充《論衡·書虛》:“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shì jǐng wú lài市井無賴 | 指城市中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 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 |
gǔ jǐng bù bō古井不波 | 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瀾。枯竭的老井已不會再起波瀾。比喻心境沉寂,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動感情。舊時指寡婦不思再嫁。亦作“古井無波”、“無波古井”。 | |
mén cān lì jǐng捫參歷井 | ①唐李白《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井,皆星宿名,分別為蜀秦分野。謂自秦入蜀途中,山勢高峻,可以摸到參、井兩星宿。后因以“捫參歷井”形容山勢高峻,道路險阻。②形容世路艱難。 | 唐·李白《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宋·王铚《王公四六話》:“鄧溫伯知成都謝上表云:‘捫參歷井,敢辭蜀道之難;就日望云,愈覺長安之遠。’自后凡官兩川者,謝表相承用此一聯。” |
jǐng xiè mò shí井渫莫食 | 見“井渫不食”。 | 漢·王粲《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
xué rú chuān jǐng學如穿井 |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學道當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 |
qiān niú xià jǐng牽牛下井 | 比喻事情棘手,很難辦到。 |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負販經商,登山涉水,吃煙人更是牽牛下井。” |
wǎ guàn bù lí jǐng kǒu pò瓦罐不離井口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擔著風險干事難免會失手。 | 明·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當,你兩個有這等勾當,道不的瓦罐不離井口破。” |
lí xiāng bié jǐng離鄉別井 | 見“離鄉背井”。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離鄉別井,勞碌奔馳,不分蚤夜。” |
shì jǐng xiǎo rén市井小人 |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那陳東陽是個市井小人,不曉道理的。”清·姚鼐《范蠡論》:“吾觀莊生非賢者也,其褊心與市井小人之為慮無以異。” |
jǐng jǐng yǒu lǐ井井有理 | 井井:形容整齊有條理;理:事理。形容做事條理分明,絲毫不亂。 | 戰國·趙·荀況《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遠井不解近渴 | 指遙遠的幫助解決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 |
tóu shí xià jǐng投石下井 | 見“投阱下石”。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他日復來,仍舊先咬老實人開手,‘投石下井’,無所不為。” |
jǐng zhōng shì xīng井中視星 | 從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淺,見識狹隘。 | 《尸子·廣釋》:“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 |
cóng jǐng jiù rén從井救人 |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為。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 |
bì kēng luò jǐng避坑落井 | 躲過了坑,又掉進井里。比喻躲過一害,又受一害。 | 《晉書 褚翜傳》:“今宜共戮力以備賊,幸無外難,而內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 |
yǔ jǐng yān yuán雨井煙垣 | 喻荒涼、冷落的景象。 | 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明放著花樓酒榭,丟做個雨井煙垣。” |
sāi jǐng yí zào塞井夷灶 | 填井平灶。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斗,義無反顧。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曰:‘塞井夷灶,陳于軍中,而疏行首。’” |
bì jǐng rù kǎn避井入坎 | 見“避坑落井”。 | |
jǐng dǐ yín píng井底銀瓶 | 銀瓶:銀制汲水器。銀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盡棄。 |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樂府》:“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斷;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xià jǐng tóu shí下井投石 | 見人掉進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頭。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
kě ér chuān jǐng渴而穿井 | 比喻事先沒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chèng chuí luò jǐng秤錘落井 | 像秤錘掉進井水里一樣不見蹤影,不知消息。 | |
chèng chuí luò jǐng稱錘落井 | 稱:通“秤”,衡器;稱錘:秤砣。比喻不見蹤影,沒有消息。 | 宋·釋曉瑩《羅湖野錄》第一卷:“福州資福善禪師:自此一別,稱錘落井。” |
bài jǐng tuí yuán敗井頹垣 | 猶言房毀墻坍。形容村舍荒涼。 | 魯迅《集外集 <題三義塔>詩》:“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
gōng cāo jǐng jiù躬操井臼 | 躬:親自;井臼:汲水舂米。指親自操持家務。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年二十余,始于歸,躬操井臼,琴瑟甚調。” |
shēn cāo jǐng jiù身操井臼 | 語本《后漢書 馮衍傳下》:“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親自操持家務。 | 語出《后漢書·馮衍傳下》:“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 |
jǐng jǐng yǒu fǎ井井有法 | 有條理、有法度。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女外理生計,內訓孤兒,井井有法。” |
shì jǐng zhī tú市井之徒 | 徒:人(含貶義)。舊指做買賣的人或街道上沒有受過教育的人。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脅肩諂笑之輩。” |
tī tiān nòng jǐng踢天弄井 |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領極大。也形容頑皮到極點。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術踢天弄井,項羽力拔山也那舉鼎。” |
hé shuǐ bù fàn jǐng shuǐ河水不犯井水 | 比喻互不干犯。 | 魯迅《從<春秋>與<自由談>說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鵑在自己編的<春秋>內說各種副刊有各種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論。” |
jǐng zhōng qiú huǒ井中求火 | 在水井里去尋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根本達不到目的。 | |
dīng gōng záo jǐng丁公鑿井 | 丁公:人名,春秋宋時丁某在自家鑿一井,從而節省一個人力,說“吾穿井得一人”,別人以為他從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語言之輾轉傳誤。 | 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gǔ jǐng wú bō古井無波 | 古井:枯井。比喻內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 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
jǐng dǐ xiā má井底蝦蟆 | 即井蛙。 | |
lí xiāng bèi jǐng離鄉背井 | 鄉、井:家鄉;背:離開。離開家鄉;到外地去。 | 元 關漢卿《金線池》:“我依舊安業著家,他依舊離鄉背井。”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井下石 |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tóu hé bēn jǐng投河奔井 | 謂投水自殺。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 |
tóu hé mì jǐng投河覓井 | 即尋死覓活。鬧著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殺來嚇唬人。 |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于投河覓井。” |
lín kě chuān jǐng臨渴穿井 | 穿:打。臨到口渴時才想到鑿井。比喻事到臨頭才想辦法。 |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tiāo xuě tián jǐng挑雪填井 | 比喻勞而無功。 | 唐·顧況《行路難三首》:“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宋·釋正受《嘉泰普燈錄》:“多少癡禪和尚挑雪去填井。” |
wǎ guàn bù lí jǐng shàng pò瓦罐不離井上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擔著風險干事難免會失手。 |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自古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只管做過沒天理的勾當,終須不是個好結果。” |
jǐng jiù qīn cāo井臼親操 | 井:汲水;臼:舂米。指親自操作家務。 | 《后漢書·馮衍傳下》:“兒女常自操井臼。”《后漢書·滇良傳》:“(傅育)食祿數十年,秩奉盡贍給知友,妻子不免操井臼。” |
zhí cū jǐng zào執粗井灶 | 謂操持家務。喻為人婦。 |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女笑曰:‘身既無托,愿執粗井灶。’王申即日賃衣貰禮為新婦。” |
jǐng wā xī jī井蛙醯雞 | 醯雞:昆蟲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細小的東西。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 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信神與之而不能測神之所以付,信術通之而不能知術之所以泄哉!余聞乎蛙醯雞哉之不若也。” |
zuò jǐng guān tiān坐井觀天 |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zuò jǐng kuī tiān坐井窺天 | 見“坐井觀天”。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江陵》:“以此定李杜優劣,誠坐井窺天也。” |
jǐng xiè bù shí井渫不食 | 亦作“井渫莫食”。謂井雖浚治,潔凈清澈,但不被飲用。比喻潔身自持,而不為人所知。語出《易·井》:“井渫不食,為我心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謂也。”孔穎達疏:“井渫而不見食,猶人修已全潔而不見用。” | 語出《易·井》:“井渫不食,為我心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謂也。”孔穎達疏:“井渫而不見食,猶人修已全潔而不見用。” |
bèi xiāng lí jǐng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見“背井離鄉”。 |
dān xuě tián jǐng擔雪填井 | 見“擔雪塞井”。 | 《五燈會元·智海平禪師法嗣·凈因繼成禪師》:“大似擔雪填井,傍若無人。” |
kǎn jǐng zhī wā坎井之蛙 | 廢井里的青蛙。比喻見識不多的人。 | 莊周《莊子 秋水》:“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 |
bá xiá tóu jǐng拔轄投井 | 轄,車軸兩端的鍵。指殷勤留客飲酒。 | 《漢書 陳遵傳》:“遵耆酒,每天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
dān xuě sāi jǐng擔雪塞井 |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勞無功。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了斷井索。’” |
jǐng wā zhī jiàn井蛙之見 | 像井底青蛙的見解。比喻偏狹的見識。 | 《弘明集 明佛論》:“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淺,而奕秋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妾抑大猷。” |
xīn rú gǔ jǐng心如古井 | 古井:年代久遠的枯井。內心象不起波瀾的枯井。形容心里十分平靜或一點也不動情。 | 唐 孟郊《烈女操》詩:“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 看見別人落在井里;還往井下丟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zuò jǐng zhī wā埳井之蛙 | 見“坎井之蛙”。 | |
máo suí duò jǐng毛遂墮井 |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為傳聞不實之典。 |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
jǐng rán yǒu xù井然有序 | 井然:整整齊齊的樣子。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 |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以制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lín kě jué jǐng臨渴掘井 | 臨: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準備;事到臨頭才動手想辦法。 | 明 朱伯廬《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
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擾;界限分明;不相聯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
jǐng rán yǒu tiáo井然有條 | 猶言井井有條。 | 宋·周密《癸辛雜識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條,真可為法也。” |
yún lóng jǐng wā云龍井蛙 | 云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 清·周魯《類書纂要》:“云龍喻貴,井蛙喻賤。” |
jǐng jǐng yǒu xù井井有序 | 有條理,有秩序。 | 駱賓基《鄉親——康天剛》:“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樣。” |
lín yē jué jǐng臨噎掘井 | 臨:臨到;噎:食物堵住喉嚨。臨到食物堵住喉嚨才去掘井。比喻無濟于事。 |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溺者不問墜,迷者不問路,溺而后問墜,迷而后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
jǐng jiù gōng cāo井臼躬操 | 井:汲水;臼:舂米;躬:親自;操:從事。指親自操持家務。 | 西漢·劉向《列女傳·周南妻傳》:“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親操井臼。” |
pāo xiāng lí jǐng拋鄉離井 | 離開家鄉故土。 | 靳以《去路》:“我這么大年紀,我可不愿意拋鄉離井地走那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