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心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óu xīn yù mù游心寓目 | 留心觀看。 | 《晉書·干寶傳》:“群言百家不可勝覽,耳目所受不可勝載,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徽說而已。幸將來好事之士錄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 |
dé shǒu yīng xīn得手應心 | 見“得心應手”。 |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 |
gān xīn lè yì甘心樂意 | 甘心:心里樂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強。 | 老舍《四世同堂》:“但是為了錢先生的恢復健康,就是冬天沒有皮袍穿,他也甘心樂意。” |
huā mào péng xīn花貌蓬心 | 蓬心:蓬草的心狹窄而彎曲,比喻見識淺薄。指虛有其表。 | 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而叩其女學,則花貌蓬心,瞢無所識。” |
gǒu mǎ zhī xīn狗馬之心 | 像犬馬一樣對主人忠心。 | 東漢·班固《漢書·汲黯傳》:“臣常有狗馬之心。” |
dòng xīn yú mù動心娛目 | 動心:為外物誘惑而感情波動;娛:快樂。打動人心并使人快樂。 | 宋·陳亮《跋朱晦庵送寫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間可動心娛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將浼我者。” |
kān xīn kè gǔ刊心刻骨 | 指印象深刻,令人難忘。 | 聞一多《鄧以蟄<詩與歷史>題記》:“也沒有一篇不刊心刻骨,博大精深。只要你肯埋著頭,咬著牙,在巖石里邊尋求金子。” |
wéi xīn zhī yán違心之言 | 違;違背。違背個人心意的言論。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應以違心之言,釋當日之恨。” |
juān gǔ míng xīn鐫骨銘心 | 鐫:雕刻;銘:刻寫。指牢牢記在心上。 |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宜鐫骨銘心,紀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
wéi xīn zhī lùn違心之論 | 與內心相違背的話。 | 魯迅《書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為求全責備,則有些人便遠避了,壞一點的就來迎合,作違心之論。” |
dòng rén xīn pí動人心脾 | 形容使人感動與震驚。 |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先秦的散文》:“他們的長處,在于能夠度察天下的大勢而出之以引人入勝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動人心脾的危辭險語。” |
yī tǐ tóng xīn一體同心 | 一體:一個整體;同心:齊心。比喻關系密切,共同一心。 | 《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周易·系辭上》:“二人凡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yǐ xīn wèn xīn以心問心 |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以心問心,忽然道:‘有計了。’” |
yáng huā xīn xìng楊花心性 | 比喻輕薄浪漫,用情不專。 | 明·孫柚《琴心記·當壚市中》:“雖則楊花心性,你也睡不穩(wěn)些。” |
chù mù jīng xīn觸目經(jīng)心 | 見到而縈煩于心。 | 明·何大復《感春》詩:“風光物色元非惡,觸目經(jīng)心偏苦情。” |
yǔ cháng xīn zhòng語長心重 | 見“語重心長”。 | 蔡元培《致“公言報”函并符答林琴南君函》:“公書語長心重,深以外間謠諑紛紜集為北京大學惜,甚感。” |
pōu dǎn qīng xīn剖膽傾心 | 剖:破開。比喻竭盡忠誠或開誠相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直請到內衙床前,歡然談笑,說著民風、土俗、錢糧、政務,無一不剖膽傾心,津津不已。” |
shǒu huá xīn cí手滑心慈 | 慈:慈祥。手頭慷慨,心地慈祥。指樂于助人。 | 清·袁枚《與林遠峰書》:“魚門當日,并不在酒場歌席妄費一錢,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
fù xīn gǔ gōng腹心股肱 | 腹心:心腹,比喻左右親信;股肱:比喻帝王身邊的得力臣子。形容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 《晉書·元帝紀》:“王敦、王導、周頤、刁協(xié)并為腹心股肱。” |
xīn huī yì bài心灰意敗 | 猶心灰意懶。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子安》:“初失志,心灰意敗,大罵司衡無目,筆墨無靈,勢必舉案頭物而盡炬之。” |
zhái xīn zhī xùn宅心知訓 | 宅心:居心;訓:規(guī)范,準則。心里知道規(guī)范、準則。 | 《尚書·康誥》:“汝丕遠惟商者奇成人,宅心知訓。” |
yī xīn tóng gōng一心同功 | 同心協(xié)力,共赴事功。 | 《戰(zhàn)國策 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zuò shàng qín xīn坐上琴心 | 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 | 《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載,漢司馬相如宴于臨邛富人卓王孫家,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聲傳意,文君心悅,遂夜奔相如。 |
yǒu zuǐ wú xīn有嘴無心 | 猶言有口無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無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 |
gǔ gōng fù xīn股肱腹心 |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4回:“倘國法、官體、獄情必應如此,則一下吏為之有余,何必老大人為股肱腹心耶?” |
xǐ xīn huí miàn洗心回面 | 見“洗心革面”。 | 清·錢謙益《王淑士墓志銘》:“習其反復教誨,出于至誠,莫不洗心回面,誓不忍負。” |
kū xíng huī xīn枯形灰心 | 身體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極端消極。 |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
xīn bìng hái jiāng xīn yào yī心病還將心藥醫(yī) | 心里的憂慮或精神負擔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擔的因素。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鳳簫女誘東墻》:“真心病還將心藥醫(yī)也。” |
bù dé rén xīn不得人心 | 所作所為違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別人的擁護和支持。 | 《太平經(jīng)》:“十傷三者,不得人心。” |
xīn mù shǒu zhuī心慕手追 | 慕:羨慕;追:追求。心頭羨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 《晉書 王羲之傳》:“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
jìn xīn jié lì盡心竭力 | 竭:用盡;盡:全部用出。費盡心思;用出全部力氣。形容做事十分認真負責。 |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
huī xīn gǎo xíng灰心槁形 | 形容意志消沉,形體枯槁。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dǎn jīng xīn zhàn膽驚心戰(zhàn) | 驚:驚懼,害怕;戰(zhàn):發(fā)抖。形容非常害怕。 | 明·陸采《懷香記·索香看墻》:“可憐平地風波變,天那好苦,霎時間膽驚心戰(zhàn)。” |
guì mù shù xīn劌目鉥心 | 猶言嘔心瀝血。 | 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鉥心。” |
kōng fù gāo xīn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魯迅《墳 論“他媽的!”》:“至于大姓,實不過承祖宗余蔭,以舊業(yè)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 |
xū měi xūn xīn虛美熏心 | 虛:虛假;熏心:迷了心竅。被美好的假象所迷惑。 | 漢·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虛美薰心,實禍蔽塞。”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僇力 | 見“同心戮力”。 | 《明史·王直傳》:“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與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 |
gé miàn xǐ xīn革面洗心 | 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改過,重新做人。 | 《周易 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
mù xuàn xīn huā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驚得目眩心花,魂不附體。” |
ǒu xīn chōu cháng嘔心抽腸 | 嘔:吐。形容十分悲傷。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那些嘔心抽腸的鬼,更不知哭到幾時,才是住手!” |
kě xīn rú yì可心如意 | 符合心意。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不是我女孩兒家沒羞恥,必得我揀個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 |
cùn xīn bù mèi寸心不昧 | 寸心:區(qū)區(qū)之心;昧:隱藏。指不昧良心。 |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不將王法依,平將百姓欺,早難道寸心不昧。” |
xīn fù zhǎo yá心腹爪牙 | 心腹:比喻親信;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親信羽翼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jié),雖云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 |
jīng xīn diào dǎn驚心吊膽 | 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2回:“我們在這里也是驚心吊膽。” |
kǔ xīn jī lǜ苦心積慮 | 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費盡心思長時間的思考問題。 | 《清史稿·文苑傳·申涵光》:“孫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閱歷深而動忍孰。” |
yuè xīn yú mù悅心娛目 | 悅:愉快,喜悅。使眼睛感到舒適,使心情感到歡娛。指看見美好的事物感到身心愉快。 | 清·鄭燮《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書》:“吾弟為文,須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輩之美詞.令人悅心娛目,自爾利科名,厚福澤。” |
míng xīn kè gǔ銘心刻骨 | 銘、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跡。刻寫在心上骨上。 | 明 李開先《林沖寶劍記》:“恩同海岳,銘心刻骨難忘。” |
xīn zuì hún mí心醉魂迷 | 形容佩服愛幕到極點。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
xīn píng qì hé心平氣和 | 心情平靜;態(tài)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
àn shì sī xīn暗室私心 | 指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同“暗室虧心”。 | 明 陸采《明珠記 卻婚》:“丈夫然諾重如山,暗室私心鬼神見。” |
fèi xīn láo lì費心勞力 | 指既操心又費力。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4回:“三個妖魔,也費心勞力的來報遭信。” |
yī xīn xiàng yì依心像意 | 猶言稱心如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緣在,等待依心像意尋個對得我來的好女兒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張廩生如此算計,若是后來依心像意,真是天沒眼睛了。” |
huì zhì lán xīn蕙質蘭心 | 蕙:一種香草;蘭:蘭花。蕙草樣的心地,蘭花似的本質。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 | 宋·柳永《離別難》:“有天然蕙質蘭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
huì xīn lán zhì蕙心蘭質 | 蕙、蘭:都是香草名。蕙草樣的心地,蘭花似的本質。比喻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 | 唐·王勃《王子安集·七夕賦》:“金聲玉韻,蕙心蘭質。” |
xīn zhuō kǒu bèn心拙口夯 | 心思笨,又不善于說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誰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說呢!” |
xīn zhí kǒu kuài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直:直爽。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
ěr mù xīn fù耳目心腹 | 耳目:指偵探消息的人。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
téng xīn qì xuè疼心泣血 | 泣血:十分哀痛。痛煞心田,哭出血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4回:“奮身而戰(zhàn),力盡神疲,疼心泣血,哀號請救。” |
sī xīn zì yòng私心自用 | 私:個人的;自用:憑主觀行事。只憑自己的心意行事。 | 清·王韜《甕牖余談·西歷緣起說》:“乃其后諸王竟私心自用,隨意加減年日之多寡。” |
zhāi xīn dí lǜ齋心滌慮 | 凈潔身心,清除雜念。 | 宋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方齋心滌慮,以俟陛下反復詰難,庶幾竭盡愚衷。” |
shòu xīn rén miàn獸心人面 | 面貌雖是人,心卻如野獸。形容人兇惡殘暴。 |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時臺中謂之語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張琮自請起復……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獸心人面,不其然乎!” |
xīn fēi mù shí心非木石 | 木石:木頭和石頭。指人有思想感情,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于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 《周書·文帝紀》:“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 |
xīn shén zhuān zhù心神專注 | 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 |
bái shuǐ jiàn xīn白水鑒心 | 白水:清水;鑒:照。清澈的水能照見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凈的水一樣純潔。 | |
pū xīn pū gān撲心撲肝 | 盡心竭力。 | |
xū xīn píng yì虛心平意 | 平:寧靜。心意空舒寧靜,如同說心平氣和。 | 春秋·齊·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靜,柔節(jié)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 |
tòng xīn kè gǔ痛心刻骨 | 傷痛入骨髓。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 《明史·劉健傳》:“臣等遭逢先帝,臨終顧命,惓惓以陛下為托,痛心刻骨,誓以死報。” |
mò nì yú xīn莫逆于心 | 心中沒有抵觸。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
yī dé yī xīn一德一心 | 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yí xīn shēng guǐ疑心生鬼 | 指無中生有地亂猜疑,導致自己嚇唬自己。 | 宋·呂本中《師友雜志》:“嘗聞人說鬼怪者,以為必無此理,以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議論。” |
yán sāng xīn jì研桑心計 | 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善經(jīng)商;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于理財。形容善于經(jīng)商致富。 | 漢·班固《答賓戲》:“研桑心計于無垠。” |
yōu xīn ruò zuì憂心若醉 | 心中愁苦,神智像喝醉了一樣。 | 《唐太宗入冥記》:“今受罪猶自未了,朕即如何歸得生路?憂心若醉。” |
pí xīn jié lǜ疲心竭慮 | 竭:盡。指費盡心思 | 宋·歐陽修《論更改貢舉事件札子》:“選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試之官殆廢寢食,疲心竭慮,因勞致昏。” |
xīn rú sǐ huī心如死灰 |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xiàn)也形容意志消沉,態(tài)度冷漠到極點。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馮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
xīn xù bù níng心緒不寧 | 寧:安寧,安定。焦急不安。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5回:“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 |
cái xīn lòu shé裁心鏤舌 | 形容用盡心思,費盡口舌。 | 唐 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如使恢宏博大之士,裁心鏤舌,比辭而道,安可見乎?” |
xū xīn lěng qì虛心冷氣 | 虛:虛假;冷:不熱情。心虛膽怯、低三下四的樣子。也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盡虛心冷氣,女著些帶耍連真,總饒你便通天徹地的郎君,也不夠三朝五日遭瘟。” |
xīn fán yì luàn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戰(zhàn)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蔽鄣于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
yīng xīn yàn zhǎo鷹心雁爪 | 比喻心靈手快。 |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銀,打通關節(jié),救拔囚牢,則俺燕青呵!須不是鷹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
xīn yǎng nán zhuā心癢難抓 | 指心中有某種意念或情緒起伏不定,無法克制。同“心癢難撓”。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三回:“且說潼關眾將聽得破萬仙陣,俱在關內,一個個心癢難抓,恨不得也來看看。”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
rén xīn sàng jìn人心喪盡 | 指不得人心到極點。 | |
zhōng xīn yáo yáo中心搖搖 | 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難以自持。 | 《詩經(jīng)·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為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diào dǎn jīng xīn吊膽驚心 | 猶言吊膽提心。 | 《說唐》第八回:“眾將進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膽驚心。” |
zhái xīn rén hòu宅心仁厚 | 指人忠心而厚道。 | |
jiàng xīn dú jù匠心獨具 | 工巧獨特的藝術構思。 | 柯巖《奇異的書簡·陽光和風雨譜寫的歌》:“編導和演員門匠心獨具地從生活出發(fā)……成功地刻劃了以小強為主角的一代少年兒童形象。”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亂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
zhuān xīn xiàng gōng專心向公 | 一心為公,不懷私心。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不結交援,專心向公。” |
nù cóng xīn shēng怒從心生 | 憤怒從心底而起。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 《斬鬼傳》第七回:“鐘馗聽說一個鬼字,怒從心生,拔劍就砍。” |
gěng gěng zài xīn耿耿在心 |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心事牽縈回繞,不能釋懷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當初我在苗家寨曾遇夜行之人,至今耿耿在心。” |
xīn yǎng nán róu心癢難揉 | 指心中有某種意念或情緒起伏不定,無法克制。同“心癢難撓”。 | 元 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癢難揉,則教我?guī)茁曢L吁到的曉?”元 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折:“那的是急煎煎心癢難揉。” |
kǔ xīn jí lì苦心極力 | 費盡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 宋·陸九淵《黃公墓志銘》:“為文操筆立成,藻思贍蔚,統(tǒng)記不紊,有苦心極力所不到者。”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猶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羨榮華的品節(jié)。 | 北周 庾信《竹杖賦》:“秋藜促節(jié),白藋同心。終堪荷蓧,自足驅禽。” |
kǔ xīn jīng yíng苦心經(jīng)營 | 苦心:用心勞苦。經(jīng)營:籌劃;安排。用盡心思籌劃安排。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但專制政體不除,任憑你君相恁地苦心經(jīng)營,民力是斷不能發(fā)達的。” |
qiān xīn guà cháng牽心掛腸 | 牽腸掛肚。 | |
yì yōng xīn lǎn意慵心懶 | 慵:懶。心意消沉懶散。 | 明·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相公,非彈不慣,只是你意慵心懶。” |
xīn dì shàn liáng心地善良 |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 梁遇春《奧布倫摩夫》:“然而他們也是聰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卻終于草草一生。” |
qiē lǐ yàn xīn切理饜心 | 見“切2理厭心”。 |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敘》:“道通天地之外,思入風云之中,批隙導窾,切理饜心。” |
shé xīn fó kǒu蛇心佛口 | 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
shǐ xīn yòng xìng使心用幸 | 見“使心作幸”。 |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瞞心昧己,使心用幸,做下了許多冤業(yè)。” |
lán zhì xūn xīn蘭質薰心 |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氣質。 | 唐 楊虞卿《過小妓英英墓》詩:“蘭質薰心何所在?焉知過者是狂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