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78 個冷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ěn lěng qīn hán枕冷衾寒 | 枕被俱冷。形容獨眠的孤寂凄涼。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鳳只鸞孤,月圓云遮,尋思來有甚傷嗟。” |
qī fēng lěng yǔ凄風冷雨 | 見“凄風苦雨”。 | 《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 | 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度隨地位和權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
héng méi lěng mù橫眉冷目 | 憤怒、輕蔑的樣子。同“橫眉冷眼”。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三章:“現在他又橫眉冷目地喝了一聲‘走’,更把個張溫嚇沒了真魂。” |
cán gēng lěng fàn殘羹冷飯 | 見“殘杯冷炙”。 | 明·劉基《孤兒行》:“清晨采薪日入歸,殘羹冷飯難充饑。” |
qīng shuǐ lěng zào清水冷灶 | 形容生活清苦。 | 陸文夫《獻身》:“這時候是個小家庭蒸蒸日上的建設時期,可是他們這里卻是清水冷灶,沒有增設,連必要的投資也都送進了書店。” |
cán pán lěng zhì殘槃冷炙 | 冷炙:已經涼了的烤肉。指殘剩的飯菜。也指權貴施舍的東西。 | 《郭子》:“王光祿曰:‘正得殘槃冷炙。’” |
chǎo lěng fàn炒冷飯 | 比喻說話、做事全是重復過去的,沒有新的內容。 | 孫犁《蕓齋瑣談》:“我認為是炒冷飯,讀起來沒有味道。” |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fǔ shǒu gān wéi rú zǐ ni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橫眉:怒目而視;千夫指:眾人都指責;孺子牛:甘為為人服務的人。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愿服務。 |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冰炭不言,冷熱自明 | 比喻內心的誠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現在行動上。 | 《晉書·王沈傳》:“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款誠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有實也。” |
guī lěng zhī chuáng龜冷支床 | 比喻壯志未酬,蟄居待時。 |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
xīn huī yì lěng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
lěng yán rè yǔ冷言熱語 | 猶冷言冷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說:‘欲待回家,難見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熱語。’” |
lěng jī rè cháo冷譏熱嘲 | 冷:不熱情;譏:譏諷;嘲:嘲笑。尖銳、辛辣的嘲笑和譏諷。 | 清·袁枚《隨園三十二種·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 |
xián cáo lěng jú閑曹冷局 | 無足輕重的清閑的官署。 | 明·宋濂《送張禮部兼晉相府錄事序》:“縱調矣,或處閑曹冷局,首尾拘畏,不能展其志者有矣。” |
cán tāng lěng fàn殘湯冷飯 | 殘:剩下。殘剩下來的湯水和飯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兩個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殘湯冷飯,與盧俊義吃了。” |
rén qíng lěng nuǎn人情冷暖 | 人情:指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親熱。泛指人情的變化。指在別人得勢時就奉承巴結,失勢時就不理不睬。 | 唐 劉得仁《送車濤罷舉歸山》詩:“朝是暮還非,人情冷暖移。” |
guī lěng zhī chuáng龜冷搘床 | 比喻壯志未酬,蟄居待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qīng guō lěng zào清鍋冷灶 | 見“清灰冷灶”。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走到計氏院內,只見清鍋冷灶,一物也無。” |
kēng huī wèi lěng坑灰未冷 | 比喻時間極為短暫、匆促。 | 唐 章碣 《焚書坑》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冰清水冷 | 指冷冷清清。 | 《何典》第四回:“初時還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鬧弗清楚,到也不甚覺著。及至斷了七,出過棺材,諸事停當,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lěng yǎn jìng kàn冷眼靜看 | 形容從旁冷靜而仔細地觀察。 | 唐·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疾危必厭神明藥,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靜看真可笑,傾懷與說卻為冤。” |
lěng nuǎn zì zhī冷暖自知 | 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 唐 善無畏《大日經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bēi cán zhì lěng杯殘炙冷 | 炙:烤肉。指殘剩的飯菜。也指權貴施舍的東西。 | 宋·陸游《題少陵畫像》詩:“杯殘炙冷正悲辛,仗內斗雞催賜錦。”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冷冷清清 | 死氣沉沉,冷落、凄涼、寂寞。 | 元·鄭光祖《蟾宮曲·夢中作》:“冷冷清清瀟湘景晚風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潔潔照櫓篷剔留團欒月明。” |
zhī lěng zhī rè知冷知熱 | 關心痛養起居,照顧周到細致。 | 孫力《都市風流》第八章:“生活上,張義民是最知冷知熱懂事兒的孩子。” |
shān hán shuǐ lěng山寒水冷 |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
xū xīn lěng qì虛心冷氣 | 虛:虛假;冷:不熱情。心虛膽怯、低三下四的樣子。也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盡虛心冷氣,女著些帶耍連真,總饒你便通天徹地的郎君,也不夠三朝五日遭瘟。” |
miàn lěng yán hèng面冷言橫 | 橫:粗暴。面孔冷漠,說話蠻橫。 | 高陽《清宮外史》:“格爾思表示,條約改議,外國尚有之,罪使從古未有。面冷言橫。” |
hū lěng hū rè忽冷忽熱 | 指時而冷靜,時而感情沖動,情緒不穩定。 | 魯迅《而已集 讀書雜談》:“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靜的,而創作須情感,至少總得發點熱,于是忽冷忽熱,弄得頭昏。” |
qīng huī lěng zào清灰冷灶 | 沒吃沒喝。常用以形容貧困冷清的景象。 | 元·無名氏《龍門隱秀》第一折:“空滴滴,清灰冷灶誰曾慣,黑漫漫苦海無邊岸。” |
cán bēi lěng zhì殘杯冷炙 | 殘: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雜藝》:“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 |
lěng cháo rè mà冷嘲熱罵 | 尖刻的嘲笑和謾罵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他一進一出要受學生們的冷嘲熱罵,然而也不能不忍耐著裝聾賣啞。” |
lěng huī bào dòu冷灰爆豆 | 在冷灰中爆豆。比喻方法不對,白費力氣。或比喻事情憑空突然發生。亦作“冷鍋中豆爆”。 | 宋·黃庭堅《翠巖真禪師語錄序》:“各夢同床,不妨殊調;冷灰爆豆,聊為解嘲云耳。” |
yú bēi lěng zhì余杯冷炙 | 指吃剩下來的酒食。 | 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受用余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 |
lěng shuǐ jiāo bèi冷水澆背 | 冷水從背上澆下來。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擊或刺激,思想為之一震或希望為之幻滅。亦作“冷水澆頭”。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紅玉聽了,總如冷水澆背一般,唇也青了,面也白了,做聲不得。” |
zuò lěng bǎn dèng坐冷板凳 | 比喻因不受重視而擔任清閑的職務。也比喻長期等候工作或長久地等待接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雖然也沒有什么大進項,比起沒有發達的時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猻大王,已經天懸地隔了。” |
lěng cháo rè fěng冷嘲熱諷 | 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語。用尖銳、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 清 袁枚《隨園三十二種 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 |
lěng lěng dàn dàn冷冷淡淡 | 不關注人或冷漠無情。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9回:“只是這個人睡在這里,冷冷淡淡,不像個模樣。” |
lěng chuāng dòng bì冷窗凍壁 | 見“冷窗凍壁”。 | 宋·陳師道《謝趙使君送烏薪》詩:“老身曲直不足言,冷窗凍壁作春溫。”宋·楊萬里《除夕前一日歸舟夜泊曲渦市宿治平寺》詩:“冷窗凍壁更成眠?也騰疏蓬仰見天!” |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艷如桃李,冷若冰霜 | 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 清 傷時子《蒼鷹擊 割愛》:“敢道艷如桃李,冷若冰霜,芝蘭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樓賤質,紅粉庸姿。” |
qīn hán zhěn lěng衾寒枕冷 | 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獨眠的孤寂凄涼。 | 宋 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明 高明《琵琶記》第五出:“[旦]奴不慮衾寒枕冷;奴只慮公婆沒主一旦冷清清。” |
bàng guān lěng yǎn傍觀冷眼 |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態度在一旁瞧著。 | 《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二回:“詩云:‘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順問傍觀冷眼人。’” |
xuán cí lěng yǔ玄辭冷語 | 玄妙冷雋的言辭。 | 明·文璧《<南濠居士詩話>序》:“玄辭冷語,用以博見聞資談笑而已,奚史哉?” |
cán gēng lěng zhì殘羹冷炙 | 殘:剩余的;羹:有濃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飯菜。舊時引申為權貴們的施舍。有時亦比喻飲食節儉;生活清苦。也作“殘杯冷炙”、“羹殘炙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殘羹冷炙,翻的到處都是。” |
lěng yǎn páng guān冷眼旁觀 | 冷:冷漠;冷淡;冷靜;眼:目光;表情神態。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觀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動心地在一旁靜觀事態變化。 | 宋 朱熹《答黃直卿》:“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lěng shuǐ jiāo tóu冷水澆頭 | 冷水從背上澆下來。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擊或刺激,思想為之一震或希望為之幻滅。同“冷水澆背”。 | 清 丁耀亢《續金瓶梅》第四十三回:“忽然聽得說太太來了,好一似——天雷霹靂,冷水澆頭。” |
bù zé shēng lěng不擇生冷 | 猶言不擇手段。 | 沙汀《淘金記》九:“我們這場上的事情,你曉得的,有些人一點不擇生冷!一天就想方設法,拖人下水。” |
jiān yán lěng yǔ尖言冷語 | 謂言語尖刻。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廷秀見丈人聲勢兇狠,趙昂又從旁尖言冷語幫扶,心中明白是他攛掇。” |
lěng guō lǐ bào dòu冷鍋里爆豆 | 比喻本已平息的糾紛,口舌等忽然又發作起來。 | 林斤瀾《滿城飛花》:“沉默了仿佛一個黑夜,冷鍋里爆豆般說道:‘我不上學了。’” |
lěng rè bìng冷熱病 | 瘧疾。比喻情緒高低不定。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來犯冷熱病,有利向前,沒利靠后,怕得罪人,滿肚子小機器,就是不往正經地方使。” |
lěng xīn lěng miàn冷心冷面 | 態度冷淡,對人沒有感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妾癡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報此癡情。” |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lěng kù wú qíng冷酷無情 | 冷漠苛刻;沒有感情。 | 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責難他的!她的形影與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張死板板的字,與一些冷酷無情的字!” |
lěng bǎn dèng冷板凳 | 比喻清閑冷落的職務或處于無事可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 清·李漁《憐香伴·氈集》:“下官自從選了這個窮教官,坐了這條冷板凳,終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問舍求田,哪里再經得起進口添人。” |
lěng miàn hán tiě冷面寒鐵 | 比喻公正廉潔,不怕權貴的官員。 | 《明史·周新傳》:“敢言詞多所彈頦,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 |
bù lěng bù rè不冷不熱 | 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便見他一只手高高兒的舉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熱、溫涼適中、可口兒的普洱茶來。”巴金《寒夜》三:“這一天是這個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熱的好天。” |
lěng shuǐ tàng zhū冷水燙豬 | 燙豬,指殺死豬后用開水燙,以便去毛。用冷水燙豬等于不燙,豬毛仍去不掉。比喻白出力,徒勞無功。 | 沙汀 《淘金記》二六:“他對他自己說,‘格外并沒有講什么呀!“不要慌,慌什么啊!”自然,態度不大那個,有點象冷水燙豬!’”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指自己直接經歷的事,自己最了解。 | 唐·善無畏《大日經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pō lěng shuǐ潑冷水 | 比喻挫傷別人的熱情或興致。 | 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不要禁止,出于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 |
lěng yǔ bīng rén冷語冰人 | 用冷酷的話傷人。 | 宋·曾造《類說·〈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時,以財結權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語冰人耳。’” |
héng méi lěng yǎn橫眉冷眼 | 憤怒、輕蔑的樣子。 | 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橫眉冷眼不怕鬼,心紅膽壯看咱們誰怕誰?” |
fàng lěng jiàn放冷箭 | 乘人不備,放箭傷人。比喻暗中傷人。冷箭:暗箭。 | 魯迅《無花的薔薇》:“我對于‘放冷箭’的解釋,頗有些和他們一流不同,是說有人受傷,而不知這箭從什么地方射出。” |
dǎ rù lěng gōng打入冷宮 | 打:與某些動詞結合成為一個詞,表示進行的意思;冷宮:古代皇帝把失寵的后妃軟禁于冷僻宮內。比喻人不被重視或把事情擱置一邊。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73回:“因問道:‘爾為宸濠打入冷宮幾年了?’” |
huǒ jìn huī lěng火盡灰冷 | 比喻權勢消失。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向火乞兒》:“今時之朝彥,皆是向火乞兒,一日火盡灰冷,暖氣何在?當凍尸裂體、棄骨溝睿中,禍不遠矣。” |
lěng yǎn xiāng dài冷眼相待 | 用冷淡的態度接待。比喻不歡迎或看不起。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
rè cháng lěng miàn熱腸冷面 | 熱心腸,冷面孔。形容內心熱情,表情卻冷漠。 | |
lěng xuè dòng wù冷血動物 | 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 錢鐘書《圍城》:“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眾恭維得春氣入身,蠕蠕欲活。” |
lìng rén chǐ lěng令人齒冷 | 令:使;齒冷:因長期開口笑而使牙齒感到冷;指恥笑。使人恥笑。 | 明 沈德符《野獲編》:“觀萼此疏,欲諛悅取寵而迂誕不經,令人齒冷。” |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
lěng yán lěng yǔ冷言冷語 | 冷:不熱;冷淡;不溫和。不直接表達其意;從側面或反面說辛辣嘲諷的話。 | 宋 寶林《寶林禪師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里,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
xián yán lěng yǔ閑言冷語 | 沒有根據的譏刺他人的話。 | 《白雪遺音·馬頭調·煙花場》:“坑完了你,休想交歡,閑言冷語,罵地呼天。” |
tóu nǎo lěng jìng頭腦冷靜 | 指氣質上的冷靜或異常的鎮定,指在緊張情況下表現的冷靜或鎮定。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1章:“如果頭腦冷靜,就絕不會這樣做了。” |
lěng méi lěng yǎn冷眉冷眼 | 形容冷淡或鄙視的神情。 | |
yàn rú táo lǐ,lěng rú shuāng xuě艷如桃李,冷如霜雪 | 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女子得非嫌吾貧乎?為人不言亦不笑,艷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
qīng huī lěng huǒ清灰冷火 | 見“清灰冷灶”。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5回:“及至到了家,清灰冷火的鎖著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