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
詞語解釋
三苗
古國名。《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孔傳:“三苗,國名,縉云氏之后,為諸侯,號饕餮。”《史記·五帝紀》:“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張守節(jié)正義:“吳起曰:'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為左,彭蠡在東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引證解釋
古國名。
引《書·舜典》:“竄 三苗 于 三危。”
孔 傳:“三苗,國名, 縉云氏 之后,為諸侯,號 饕餮。”
《史記·五帝紀》:“三苗 在 江淮、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jié) 正義:“吳起 曰:‘ 三苗 之國,左 洞庭 而右 彭蠡。’……以天子在北,故 洞庭 在西為左, 彭蠡 在東為右。今 江州、鄂州、岳州,三苗 之地也。”
唐?杜甫 《野望》詩:“云山兼五嶺,風壤帶 三苗。”
國語辭典
三苗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參見「苗族」條。
網絡解釋
三苗
三苗,姜姓,與歡兜、共工、鯀合稱為“四罪”。中國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部落名。又叫“苗民”、“有苗”。有西北說,也有長江以南說。 當禹的夏部落聯盟跨入奴隸社會時,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開始有了階級分化。
三苗是炎帝縉云氏之后,“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經●第六●海外南經》)
分字解釋
※ "三苗"的意思解釋、三苗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三苗造句
1.韜光養(yǎng)晦的九黎蠻山,偃旗息鼓的三苗部族,一朝東風起,盡破萬里關。
2.《正字通》:“苗,苗人,古三苗之裔,自長沙沅辰以南盡夜郎之境,皆有之,與氐夷混雜,通曰南蠻”。
3.于是吩咐內侍,準備延接典禮,對三苗國君特加優(yōu)渥,讓他心悅誠服。
4.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5.里面的第一本*記述了苗疆的歷史,從蚩尤大神,到九黎,再到三苗,最后是現在的四大土司,黑白紅花四苗,苗王和巫神殿都有記述。
6.而同樣屬于商代的四羊方尊,則可能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響的產物,羊首造型獨樹一格,分鑄技藝復雜,蜚聲海內外。
7.苗族織錦芭排是歷史上仡佬人直接繼承了僚的織造文化,同時與三苗及土家人在長期的文化交融中形成的。
8.戰(zhàn)國末年的楚國已是風雨飄搖,老人雖然是滿懷壯志,最后也只能是憂讒畏譏,被流放到不毛的三苗地代。
9.我以為,現在三苗已受重創(chuàng),教訓已有效果,應該適可而止,就此收兵,不知妥否?
相關詞語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n yì三國演義
- jù yuè sān b?i距躍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ān fāng三方
- miáo mù苗木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
- sān guó三國
- sān jié三節(jié)
- sān b?i qián三百錢
- sān lǐ wù三里霧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ng li?ng三三兩兩
- sān gū三姑
- sān chǐ jiàn三尺劍
- sān biàn三變
- sān píng三平
- dì sān第三
- shí sān食三
- sān gù c?o lú三顧草廬
- sān jié rén三節(jié)人
- sān nián sàng三年喪
- sān nián ài三年艾
- cháo sān mù èr朝三暮二
- sān ji?o三角
- sān b?i piān三百篇
- sān di?n三點
- sān hé fáng三合房
- sān m? tóng cáo三馬同槽
- sān yí shǐ三遺矢
- sān tiān三天
- sān jié gùn三節(jié)棍
- sān èr三二
- sān fēn三分
- sān zàng三藏
- sān shí三十
- sān tóng三同
- sān hé三合
- zài sān再三
- sān shēng三聲
- sān yuè èr三月二
- sān hé b?n三合板
- sān xīng三星
- sān hé huì三合會
- sān sū三蘇
- sān shì fó三世佛
- pò líng sān luàn破零三亂
- sān ji?o xíng三角形
- sān niáng zǐ三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