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
詞語解釋
三民主義
孫中山提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是推翻滿族政府,恢復漢族政權;民權主義是建立民國;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后來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制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于一九二四年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是反對帝國主義,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是建立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引證解釋
孫中山 提出的 中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是推翻滿族政府,恢復漢族政權;民權主義是建立民國;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后來在 俄國 十月革命的影響和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制定了聯 俄 、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于一九二四年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是反對帝國主義,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是建立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網絡解釋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孫中山設想通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權主義(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義(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組成。
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三民主義其實是孫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思考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高度概括,這種思考與經驗上升為理論以后,又對后來孫中山本人及其追隨者的革命行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三民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遺產,是激勵中國人復興中華大力量。然后三民主義有其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
分字解釋
※ "三民主義"的意思解釋、三民主義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yī jǔ sān fǎn一舉三反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pú èr zhǔ一仆二主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嘆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唱三嘆
- yī xī sān qiān一夕三遷
- yī zì sān jiān一字三縑
-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一客不煩二主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
- yī kè fú fán liǎng zhǔ一客弗煩兩主
- yī suì sān qiān一歲三遷
- yī nián sān xiù一年三秀
- yì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yī rì sān,sān rì jiǔ一日三,三日九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yī rì liǎng,liǎng rì sān一日兩,兩日三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發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發
- yī bō sān zhé一波三折
- yī xiàn sān shòu一獻三售
- yī xiàn sān chóu一獻三酬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yī zǔ sān zōng一祖三宗
-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一而再,再而三
- yī máo sān jǐ一茅三脊
- yī wèn yáo tóu sān bù zhī一問搖頭三不知
-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
- yī yǐn sān bǎi bēi一飲三百杯
- dīng zhǔ丁主
- qī wǔ sān七五三
- qī shí sān bā shí sì七十三八十四
- qī guì sān gōng七貴三公
- wàn jī zhǔ萬機主
- wàn mín萬民
- wàn mín s?n萬民傘
- wàn mín tú tàn萬民涂炭
- wàn mín pái sǎn萬民牌傘
- sān yī三一
- sān yī sān shí yī三一三十一
- sān yī bā cǎn àn三一八慘案
- sān yī lǜ三一律
- sān qī三七
- sān qī fēn三七分
- sān qī fēn kāi三七分開
- sān qī kāi三七開
- sān qī zhāi三七齋
- sān wàn liù qiān chǎng三萬六千場
- sān wàn liù qiān rì三萬六千日
- sān sān三三
- sān sān li?ng li?ng三三兩兩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sān sì sì三三四四
- sān sān jìng三三徑
- sān sān jié三三節
- sān shàng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