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ěi huáng
注音ㄨㄟˇ ㄏㄨㄤˊ
詞性名詞
繁體萎黃
1.牛肝有養血,補肝,明目,治血虛萎黃、虛勞羸瘦、青盲、雀目等功效。
2.疾之損人,形貌枯瘠;香之災木,枝葉萎黃。
3.老年人心脾二虛者居多,表現為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納減少,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4.長期在菌根和非菌根植物和在不同的土壤P水平上,對所有的由早疫病菌誘導的壞疽和萎黃的葉片進行了研究。
5.益氣補血、活血祛淤,治月經來潮無定期、經量少、色紫紅有塊、時有腹隱痛、面色萎黃。
6.血虛的女性多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爪甲淡白無華,枯薄脆裂,頭發枯焦,皮膚干裂。
7.皮膚白皙,無色素沉著,膚色萎黃或晦暗.
8.她臉上又麻子,而且那時候,已經老得臉皮有萎黃的苦瓜那么皺。
9.滿枝萎黃的樹葉說明深秋已經來臨了.
10.血虛的癥狀有面色無華或萎黃、爪甲蒼白、頭昏眼花、心悸,舌質淡白略干苔薄白略干,脈細無力。
11.臨床癥狀和貧血程度與發病緩急有關,輕者除面色萎黃之外可無任何自覺不適。
12.主治:脾虛夾濕證.飲食不化,胸脘痞滿,腸鳴泄瀉,四肢乏力,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
13.半身不遂,口眼斜,面色萎黃,語言騫色,痰稀而白,或見頭暈目眩,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或膩,脈滑或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