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
詞語解釋
黃袍
黃色長衣。初,官民可同服黃袍,隋以后,皇帝常服黃袍,唐高祖武德初,禁士庶不得服,黃袍遂為皇帝之專服。
借指天子。
僧服。僧眾中職位較高者作佛事時穿黃袍。
鳥名。
引證解釋
黃色長衣。初,官民可同服黃袍, 隋 以后,皇帝常服黃袍, 唐高祖 武德 初,禁士庶不得服,黃袍遂為皇帝之專服。 《隋書·禮儀志七》:“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黃袍,出入殿省。
引黃祖 朝服亦如之,唯帶加十三環,以為差異。”
《資治通鑒·后晉齊王開運三年》:“傅住兒 入宣 契丹主 命,帝脫黃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
宋?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太祖 警起,出視之,諸將露刃羅立于庭,曰:‘諸軍無主,愿奉太尉為天子。’ 太祖 未及答,或以黃袍加 太祖 之身,眾皆拜于庭下,大呼稱萬歲,聲聞數里。”
《說唐》第四一回:“李淵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黃袍,升大殿,即皇帝位。”借指天子。
引清?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平生驍勇無人當,拉不住黃袍北上,笑斷 江 東父老腸。”
王季思 等注:“指天子。”僧服。僧眾中職位較高者作佛事時穿黃袍。
鳥名。
引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黃鳥于飛》:“黃鳥,黃鸝留也……或謂之黃袍。”
前蜀 貫休 《晚春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 白帝 寒。”
原注:“黃袍,禽也。”
國語辭典
黃袍
黃色的上衣,隋以后為天子服。
例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稱職位較高,做佛事時披黃色僧袍的和尚。
黃鶯。
引唐·貫休〈晚春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白帝寒。」
網絡解釋
黃袍
古代帝王的袍服。“黃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黃袍”作為帝王專用衣著源于漢朝。漢文帝劉恒是第一個穿黃色皇袍的皇帝。但“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征,則始于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
分字解釋
※ "黃袍"的意思解釋、黃袍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黃袍造句
1.黃袍郎大祭司在錦城的臭名昭著,顯然已是讓絕大部分城民都深惡痛絕了。
2.蘇海明白,這種犯上僭越之事,成則黃袍加身,南面稱王;敗則眾叛親離,死無葬身之地。
3.一場酒宴昏昏浩浩的過著,說論道就是論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能見到黃袍客本人。
4.黃袍怪實是出了名的愛妻號,哪管得了什么真假。
5.黃袍加身’來的,搞杯酒釋兵權,強干弱枝,外人來打扛不住。
6.猴哥啊,我怎會不提你?可那個黃袍怪囂張的很,說什么你要敢來,便扒了你的猴皮做衣,拆了你的猴骨泡酒,抽了你的猴筋給他家的小崽子做彈弓……
7.岳飛可以黃袍加身,深明大義的他為了國家的安危,毅然選擇了盡忠報國,把生命獻給了國家。
8.銀甲騎士長發披散,穿著一襲黃袍,斜靠在雪獒厚墩墩的背脊上,專心致志地吹著橫笛。
9.文華皇帝頭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一身黃袍燦若星光,面如中秋之月,頗具威嚴。
10.說罷,他一臉嘲諷的看著龍辰帝瘦弱的身軀,龍辰帝臉一紅,骨瘦如柴的雙手漸漸捏緊黃袍的一角,他雙腳立不穩,一個趔趄摔倒在龍攆上。
11.黃袍加身破敵虜,梁粟伏地哭黔首。
12.在水北老火灶處,穿著黃袍的“乾隆爺”會親自監考現場,并給參賽者頒發狀元證書。
13.黃袍男子一個響指,發出晨鐘暮鼓一般的聲響,田氏眾人悠悠轉醒,唯獨田文淵還在那呼呼大睡,一副酣然的樣子。
14.另一位是身穿一襲黃袍,手持折扇,面容俊秀,膚色白皙的少年,不過卻給人一種油頭粉面,輕佻浮薄的感覺。
15.在西游記里有個叫奎木狼的神仙,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為了愛情,私自下界,變作妖魔黃袍怪,在寶象國強娶據稱前世是披香殿侍女的寶象國公主百花羞。
16.左邊一人披肩散發額頭上束一黃巾,一身黃袍,閉目養神,呼吸若有若無,看樣子應該內修深厚靈力者。
17.帶頭的黃袍道士正是李春,帶著血狐日夜兼程追趕了九天,正好沈潼又拿掉了無影紗,才被鎖定了具體的位置。
18.黃袍老妖,當年你闖入靈香谷,殺我父母,占領此地,血海深仇今日我就要和你了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19.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落在帝王家。
20.史進擇吉日開國名鈡,黃袍加身,綠林軍眾將也按功行賞,位列大小。
相關詞語
- huáng mù zūn黃目尊
- huáng huā黃花
- huáng tǔ dì黃土地
- huáng hé黃河
- huáng xīng黃興
- yī páo衣袍
- huáng hūn黃昏
- huáng yī fū黃衣夫
- huáng jīn黃金
- huáng liú lí黃琉璃
- huáng tǔ黃土
- huáng tǔ rén黃土人
- huáng guàn c?o fú黃冠草服
- huáng yè黃頁
- huáng yī黃衣
- èr huáng二黃
- huáng tǔ gāo yuán黃土高原
- huáng c?o bù黃草布
- bái c?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
- huáng zūn xiàn黃遵憲
- huáng gān gān黃干干
- yù yī huáng御衣黃
- huáng tǔ dào黃土道
- huáng jǐng rén黃景仁
- liǔ sè huáng柳色黃
- tǔ huáng土黃
- huáng sè黃色
- huáng tóng zhǐ黃同紙
- huáng xiāng黃香
- huáng ni?o黃鳥
- huáng c?o xiá黃草峽
- huáng pī liè黃丕烈
- ji? huáng yuè假黃鉞
- huáng táng黃堂
- huáng gé黃閣
- huáng bān黃斑
- huáng lóng qí黃龍旗
- dié fěn fēng huáng蝶粉蜂黃
- yūn huáng暈黃
- huáng qín黃芩
- huáng máo黃毛
- jīn huáng金黃
- huáng gū xùn黃姑蕈
- xiǎo huáng yú小黃魚
- cuì zhú huáng huā翠竹黃花
- rén bǐ huáng huā shòu人比黃花瘦
- huáng gàn gàn黃紺紺
- qiān huáng quǎn牽黃犬
- zhú huáng竹黃
- huáng cè黃冊
- huáng guān黃冠
- huáng yě黃冶
- huáng shā黃砂
- huáng lì黃礫
- zhī huáng梔黃
- lǜ páo huái jiǎn緑袍槐簡
- huáng ěr jūn黃耳菌
- jiāo huáng燋黃
- huáng shí gōng黃石公
- huáng tāng dàn shuǐ黃湯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