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百姓。
引《管子·國蓄》:“人君鑄錢立幣,民庶之通施也。”《后漢書·黨錮傳·劉祐》:“民庶窮困,州郡累氣。”《周書·王子直傳》:“淮 南民庶因兵寇之后,猶聚為盜。”宋?范仲淹 《奏贖法等三事》:“臣請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
民庶,漢語詞匯。
拼音:mín shù
釋義:庶民,百姓。
1.況今諸王朝會,舊制一切供億,俱尚未給,乃陜西等處,饑饉存臻,餓殍枕籍,加以冬春交際,雨雪愆期,麥苗枯死,秋田未種,民庶皇皇。
2.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茍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
3.秦韻漢腔,遂成“雅言”“通話”;舟楫如縷,商行閩粵南洋;承載包涵,迎迓黎民庶士;耕讀傳家,播衍四海五洲。
4.芳伯乃為之奠都邑,定官制,修軍備,開商場,興礦冶,撫民庶,建元蘭芳,建國號曰蘭芳大總制。
傳承國學經典 ? 弘揚傳統文化
Copyright ? 2004-2010 CNDU.CN 漢語字典查詢 All Rights Reserved備案號:滇ICP備202403608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