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頸就縛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 jǐng jiù fù
基本解釋延:伸;就:接受;縛:捆綁。伸出脖子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將軍前來收捕,本合延頸就縛。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負罪交鋒,誤犯虎威,敢乞恕罪。”
暫未找到成語延頸就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延頸就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呵而就 |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十四:“感興不來,也不能勉強去醞釀。當它來的時候,醞釀成熟,故能提起銳筆,一呵而就。” |
一揮而就 | 宋 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 |
一蹴可就 | 茅盾《漫談文藝創作》:“但是,世界觀的改造決非一蹴可就,恐怕還有人體會不深。” |
一蹴而就 | 宋 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
下筆便就 | 《北史·魏收傳》:“詔試收為封禪書,收下筆便就不立稿。” |
不堪造就 | 茅盾《蝕 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
不知就里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四卷:“你尋思,甚做處,不知就里,直恁沖沖怒?” |
豐屋延災 | |
交頸并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從容就義 | 宋 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
伸頭縮頸 | 清·翟灝《能人編·身體》:“豪門送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頭。” |
作繭自縛 |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
便還就孤 | |
俛首系頸 | 漢·賈誼《過秦論》:“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
俯首就擒 | |
俯首就縛 | |
偎干就濕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干就濕,幾口氣抬舉他偌大,便恰似燕子銜食。” |
兵在其頸 | 《國語 周語中》:“兵在其頸,不可久矣。” |
兵已在頸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5回:“夷吾曰:‘此輩兵已在頸,尚欲累人耶?’” |
刎頸之交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
刎頸至交 | 清·遯廬《童子軍·賣友》:“倘若將他首發,豈不是把那刎頸至交,做成一個負心賊子么?” |
刪華就素 | 明·馮夢龍《智囊補·閨智·陳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為匹,皆能刪華就素,遂夫之高。” |
刪繁就簡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刪繁就簡,開示來學,亦大段不費。” |
刪蕪就簡 | 宋·嚴羽《歷代詩話·詩法家數》:“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 |
功不成,名不就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若是老爺就是這樣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時候,老爺說奴才沒有良心……不告訴老爺。” |
功就名成 | 明·沈采《千金記·游仙》:“當初一個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輕。” |
功成業就 | 范長江《塞上行·行紀·憶西蒙》:“岳飛功成業就之時,即高宗寢時不安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