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孔方木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án kǒng fāng mù
基本解釋把方木頭放到圓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若將有限心識作無限中用,如將方木逗圓孔。”
暫未找到成語圓孔方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圓孔方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不線,單木不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這福兒一絲不線,單木不林,也覺讀的慢懈。” |
一孔不達(dá) | |
一孔之見 |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持規(guī)而非矩,執(zhí)準(zhǔn)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quán)衡。” |
一干一方 | 明·陳洪謨《繼世紀(jì)聞》第二卷:“逆瑾用事,賄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饋一干,即一千之謂,云一方,即一萬之謂。” |
一方之任 | 《漢書·終軍傳》:“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 |
一木破天 | |
一木難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巨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目今庫藏空虛,民日生怨,軍心俱離,總有良將。” |
一木難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
一草一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yīng)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zāi),秋一木華亦為異。” |
一鼻孔出氣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似此不必學(xué)溫韋,已與溫韋一鼻孔出氣。” |
七孔八洞 | |
七孔生煙 | 清·張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訓(xùn)起他來,氣得七孔生煙,雙眉倒豎。” |
七瘡八孔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爭乃近日手窘,七瘡八孔的,難以驟完。” |
三毛七孔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jié)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晉書 王湛傳》:“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上方寶劍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御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dāng)場‘宣諭’。” |
下喬木入幽谷 |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 |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 戰(zhàn)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
不劣方頭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似火上澆油。我偏和那有勢力的官人每卯酉。” |
不成方圓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
與人方便 | 元·無名氏《漢鐘離度脫藍(lán)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城一交卻又早二十年,常則是與人方便,會客周全。”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
與草木俱朽 | 漢·王充《論衡·自紀(jì)篇》:“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 |
與草木俱灰 | 明·陳繼儒《晚香堂·附贊·有序》:“既為男子,忍與草木俱灰!” |
與草木俱腐 | 《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古來賢豪,不遭興運(yùn),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可勝咤哉!” |
與草木同朽 | |
與草木同腐 | 宋·蘇軾《太息送秦少章》:“雖然,自今觀之,孔北海、盛孝章猶在世,而向之譏評者,與草木同腐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