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莊大道的成語故事
拼音kāng zhuāng dà dào
基本解釋康莊:寬闊、通達的大路。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常用以比喻光明的前途。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p>
暫未找到成語康莊大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康莊大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td>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td>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
一反其道 |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九回:“我聽說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個九族升天之說嗎?” |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td>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一語道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td> |
七大八小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鼻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td>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td> |
不可以道里計 | 章炳麟《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最有學問的人,就是周秦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純輩,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td> |
不可勝道 | 《史記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td> |
不大對頭 | 老舍《正紅旗下》:“他也許真是個職業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對頭。” |
不登大雅 | 見“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知大體 | 《舊唐書·田弘正傳》:“時度支使崔倰不知大體,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報。”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不識大體 |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td> |
不足為外人道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td> |
不足為道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為道。” |
不達大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袁紹不達大體?!?/td> |
不近道理 | 《古今小說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錢出來?須虧我?!?/td> |
不顧大局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6回:“似此不顧大局,自便私圖,若非欽派親信大員,前往各省詳細稽查,認真清理,將來財政竭蹶,根本動搖,其弊當不可勝言……” |
世道人心 | 明·袁宏道《李溫陵傳》:“細心讀之,其破的中款之處,大有補于世道人心。”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些須?!?/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