韞櫝未酤的成語故事
拼音yùn dú wèi gū
基本解釋韞:藏;犢:木匣子;酤:賣。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出售。比喻懷才待用。
出處三國·魏·劉楨《處士國文甫碑》:“不計治萃,名與殊路,知我者希,韞櫝未酤。”
暫未找到成語韞櫝未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韞櫝未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懸而未決 |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已將一切問題決定,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懸而未決。” |
余波未平 |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乳臭未干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并且乳臭未干,誰人來稽查得他?” |
墨汁未干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可是墨汁未干,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 |
前所未聞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黃婆》:“此事前所未聞,是知窮荒絕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未能免俗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
聞所未聞 |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未聞。” |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寶刀未老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方興未艾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
墨跡未干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說猶未了,思溫抬頭一看,壁上留題墨跡未干。” |
驚魂未定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
未雨綢繆 | 《詩經 豳風 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
前所未有 | 宋 徐度《卻掃編》下卷:“而鄧樞密洵武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 |
壯志未酬 | 唐 李頻《春日思歸》:“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
未老先衰 | 唐 白居易《嘆發落》詩:“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 |
沉吟未決 |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
空前未有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須知正是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之后,內戰危機是空前未有的。” |
見所未見 | 漢 揚雄《法言 淵騫》:“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文章亦不足為矣。” |
李廣未封 | 唐·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
未敢茍同 | |
未卜先知 | 元 無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賣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個未卜先知意。” |
防患未然 | 《明史 于謙傳》:“乞敕內外守備各巡撫加意整飭,防患未然。” |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龜玉毀櫝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羽毛未豐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
未竟之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卻深望這個兒子,完我未竟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