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養(yǎng)晦時的成語故事
拼音zūn yǎng huì shí
基本解釋同“遵養(yǎng)時晦”。
出處唐·陳子昂《感遇》詩之十一:“浮云不足貴,遵養(yǎng)晦時文。”
暫未找到成語遵養(yǎng)晦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遵養(yǎng)晦時)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斗米養(yǎng)個恩人,一石米養(yǎng)個仇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yǎng)個恩人,一石米養(yǎng)個仇人’,這是我們養(yǎng)他的不是了!”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td> |
一時三刻 | 清·李漁《凰求鳳·夥媒》:“機緣湊,把愁腸暫丟,便難成,也一時三刻展眉頭?!?/td> |
一時之冠 | 《晉書·王獻(xiàn)之傳》:“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fēng)流為一時之冠?!?/td> |
一時之權(quán) | 《韓非子·難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quán),又知萬世之利?!薄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quán)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quán)而后萬世之利哉!’” |
一時之標(biāo)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標(biāo),公是千載之英?!蛔鴼g然。” |
一時之秀 | 《周書·唐瑾傳》:“時六尚書皆一時之秀,周文自謂得人,號為六俊。”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td> |
一時之選 | 《新唐書·韋抗傳》:“它所辟舉,如王維、王縉、崔殷等,皆一時選云?!彼巍ぴ枴丁捶秾捴嘧h集〉序》:“其所引拔以言為職者,如公,皆一時之選?!?/td> |
一時伯仲 | 清·吳蘭馨《絳蘅秋·秋社》:“看這怡蕉客所作諸詩,可的是一時伯仲呢!” |
一時千載 | 宋·秦觀《代回呂吏部啟》:“恭維某官望重本朝,才高當(dāng)世,一時千載,韋平之遇已??;四世五公,袁楊之興未艾。” |
一時半刻 |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貨郎兒》:“才離了一時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td> |
一時半晌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則在一時半晌。你叫我斷了金波綠釀,卻不等閑的虛度時光。” |
一時半霎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我覷這萬水千山,都只在一時半霎?!?/td> |
一時戲言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這話雖然有的,止不過一時戲言,難道奴家終身之事,只在兩局棋上結(jié)果了不成!” |
一時無兩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53回:“況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時無兩,更兼與肅宗患難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無怪肅宗格外鐘情。” |
一時權(quán)宜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不穿孝這樁事自己也知是一時權(quán)宜,其實去報仇,所以才不穿孝。” |
一晦一明 | 《莊子·田子方》:“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訓(xùn)》:“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緒。” |
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 | 唐·高武仲《中興間氣集》:“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 |
萬世一時 | 《史記 吳王濞列傳》:“慧星出,蝗蟲數(shù)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圣人之所起也?!?/td> |
萬代一時 | 《梁書·陳伯之傳》:“三倉無米,東境饑流,此萬代一時也,機不可失?!?/td> |
不入時宜 | 宋 費袞《梁溪漫志 侍兒對東坡語》:“朝云乃曰:‘學(xué)士一肚皮不入時宜?!?/td> |
不合時宜 | 東漢 班固《漢書 哀帝紀(jì)》:“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nèi)獲福,卒亡嘉應(yīng)。皆違經(jīng)背古,不合時宜。” |
不失時機 | 周恩來《關(guān)于黨的“六大”的研究》:“這時離國共分裂還有兩個月,如果……努力去做,還不失時機?!?/td> |
不奪農(nóng)時 | 《舊唐書·李密傳》:“是以輕徭薄賦,不奪農(nóng)時,寧積于人無藏于府?!?/td> |
不拘于時 | |
不時之需 | 宋 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td> |
不時之須 | 宋 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td> |
不識時務(w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霸傳》:“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dāng)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jié)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wù)?!?/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