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憂極瘁的成語故事
拼音dān yōu jí cuì
基本解釋謂極盡憂慮辛勞之苦。單,通“殫”。
出處清·曾國藩《陳岱云易安人墓志銘》:“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余日。”
暫未找到成語單憂極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單憂極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照單全收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語說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與他較量,照單全收了罷。”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樂以忘憂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
單刀直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憂憤成疾 | 《五代史平話 晉史》:“契丹因晉主招納吐谷渾,遣使來讓(責備),晉主憂憤成疾。” |
高枕無憂 | 《舊五代史 世襲傳二 高季興》:“且游獵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
單刀赴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6回:“吾來日駕小舟,只用親隨十余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 |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死于安樂也。” |
路叟之憂 | 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辟車而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聞三失。’ |
憂心忡忡 | 《詩經 召南 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
物極必反 | 宋 朱熹《近思錄》引宋 程頤曰:“如《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無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 |
禍不單行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登峰造極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
單槍匹馬 | 唐 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
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
鞠躬盡瘁 |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
開階立極 | 《舊唐書·辛替否傳》:“撥亂反正,開階立極,得至理之體,設簡要之方。” |
無憂無慮 |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來,來,來,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
顧內之憂 | 《宋史·李處耘傳》:“賞厚則人無顧內之憂,恩深則士有效死之志。” |
影只形單 |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直言極諫 |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 |
窮奢極欲 | 《漢書 谷永傳》:“窮奢極欲,湛湎荒淫。” |
先憂事者后樂事,先樂事者后憂事 | 漢·戴德《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后樂事,先樂事者后憂事。” |
窮極無聊 | 南朝 宋 費昶《思公子》詩:“虞卿亦何命,窮極若無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