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瑾握瑜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基本解釋瑾、瑜:美玉。懷里揣著瑾;手里拿著瑜。比喻人具有純潔而優(yōu)美的品德。
出處戰(zhàn)國(guó)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暫未找到成語懷瑾握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懷瑾握瑜)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沐三握發(fā) | 漢·王充《論衡·書解》:“周公一沐三握發(fā),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三吐三握 | 《史記·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 |
不懷好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里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久懷慕藺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學(xué),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
佩紫懷黃 | 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qū),懷黃金之印,結(jié)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
偏懷淺戇 | 明·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47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fù)其能,輒欲以卵投石。” |
兄弟孔懷 | 《詩(shī)經(jīng)·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
免懷之歲 | 《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
關(guān)懷備至 |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chuàng)業(yè)者》:“總理對(duì)人總是關(guān)懷備至,體貼入微。”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guó)外傳》:“越王念復(fù)吳,仇非上旦也。苦身勞心,夜以繼日。……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
匹夫懷璧 | 明·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第18卷:“少資利薄多資累,匹夫懷璧將為罪。”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十月懷胎 | 毛澤東《反對(duì)本本主義》:“調(diào)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diào)查就是解決問題。” |
吐哺握發(fā) | 西漢 韓嬰《韓詩(shī)外傳》第三卷:“吾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
吐食握發(fā) |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雖筆不集札,菽麥不辨,為之倒屣,吐食握發(fā)。” |
含仁懷義 | 漢·劉向《說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 |
周瑜打黃蓋 | 老舍《柳屯的》:“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 |
坐懷不亂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shí)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 |
大權(quán)在握 | 曾樸《孽海花》第21回:“總要升到了秤長(zhǎng),這才大權(quán)在握,一出一入操縱自如哩!” |
太阿在握 |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nèi)臣兼掌印廠》:“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無過慮。” |
安老懷少 | 南朝 梁 陸倕《石闕銘》:“安老懷少,伐罪吊民,農(nóng)不遷業(yè),市無易賈。” |
寬大為懷 | 馮玉祥《我所認(rèn)識(shí)的蔣介石》第71章:“我們最好是寬大為懷,不為己甚。” |
寬懷大度 | 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他怎能不對(duì)主子的‘寬懷大度’感激涕零?” |
尺瑜寸瑕 | 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蔣觀文錢塘天府二貼贊》:“尺瑜寸瑕,工所不棄。” |
開懷暢飲 | 元·無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們安排酒肴,與眾大人每玩賞端陽,開懷暢飲。” |
心懷叵測(cè) | 明 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57回:“曹操心懷叵測(cè),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
心懷忐忑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巧娘》:“聽松聲謖謖,宵蟲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燒。” |
心懷鬼胎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誰知素梅心懷鬼胎,只是長(zhǎng)吁短嘆,好生愁悶,默默歸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