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碎唾壺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suì tuò hú
基本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晉書 王敦傳》:“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暫未找到成語擊碎唾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擊碎唾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聲東擊西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
旁敲側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0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鷹擊長空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肝膽欲碎 | |
摧身碎首 | 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
散言碎語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語帶去,卻又不是勞而無功?” |
反戈一擊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吾與楊軍反戈擊之。” |
亂瓊碎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著那亂瓊碎玉歸來。” |
碎骨粉尸 | 《詩刊》1978年第3期:“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國,用濃黑的幕布迎接了您,哪知道迎來的是這樣一位巨人,他將揮起鐵拳把舊世界打個碎骨粉尸。” |
不堪一擊 |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
擊節稱嘆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公期望基切,闈后索文讀之,擊節稱嘆,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時,依然鎩羽。” |
擊石彈絲 | 宋·秦觀《代賀興龍節表》:“加籩折俎,初償露酎之醇;擊石彈絲,始奏《鈞天》之妙。” |
分進合擊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六節:“將敵軍對我軍的戰略上的分進合擊,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役或戰斗上的分進合擊。” |
支離破碎 | 元 許謙《白云集》:“近代以文辭取士,而不考其實,惟務雕鐫鏤刻,破碎支離,波淫邪遁之辭,靡所不至。” |
粉身碎骨 |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輕敲緩擊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個宮人到,輕敲緩擊試他們。” |
珠沉玉碎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
碎瓊亂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
無懈可擊 | 先秦 孫武《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
糜軀碎首 | 戰國 燕 婅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 |
支離繁碎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為學兩端》:“近時為學不過兩端,一則徑趨簡約,脫略過高;一則專務外馳,支離繁碎。” |
心驚膽碎 | 明·郭勛《英烈傳》第30回:“下令急回兵北走。眾軍心驚膽碎,兵潰爭先。” |
枉矢哨壺 | 《禮記·投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
零碎不全 | 毛澤東《實踐論》:“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
擊節稱賞 | 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
突然襲擊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這個突然襲擊使大林大感狼狽,面紅著。” |
銅壺滴漏 | 唐 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