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蠡窺測的成語故事
拼音guǎn lǐ kuī cè
基本解釋窺:從小孔中看物。從竹管里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窄、片面,見識短淺。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唐下》:“唐以來選詩不下數十家,皆管蠡窺測,刊落靡蕪,獨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禮氏。”
暫未找到成語管蠡窺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管蠡窺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明·沈璟《義俠記·除兇》:“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魯迅《經驗》:“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雙管齊下 |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
神鬼莫測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諸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
管窺筐舉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郤正傳》:“夫人心不同,實若其面,子雖光麗,既美且艷,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
隙穴之窺 | 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掞區區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窺竊神器 |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
莫測高深 |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延年傳》:“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 |
寸指測淵 | 《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拜別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左手交銀,右手交人,若三日沒有來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
深不可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
鬼神不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瑜駭然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 |
目不窺園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 |
倚門窺戶 | 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然不敢自列于下執事者,以為賤貴有倫,等威有序,以閑人持不急之務,朝夕倚門窺戶,抑亦侍郎之所惡也。” |
急管繁弦 | 唐 白居易《憶舊游》:“修娥慢臉燈下醉,急管繁弦頭上催。” |
天年不測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
管間窺豹 | 宋·呂南公《與汪秘校論文書》:“張衡、左思等輩,于道如從管間窺豹,故所作文賦,緊持揚、馬襟袖。” |
拈毫弄管 | 明·徐渭《女狀元》第一折:“且喜這所在,澗谷幽深,林巒雅秀,森列于明窗凈幾之外,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 |
窺間伺隙 | 漢 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并海內之后,以威力為至道,以權詐為要術。” |
以指測河 |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窺見一斑 | 《高子遺書 會語九八》:“一向不知陽明、象山學問來歷,前在舟中似窺見其一斑。” |
簾窺壁聽 | 宋 何坦《西疇常言》:“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
玉簫金管 | 唐·李白《江上行》:“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宋·周邦彥《驀山溪》詞“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個甚,煙霧底。獨愛莼羹美。” |
不怕官,只怕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
足不窺戶 | 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