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放火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ōu guān fàng huǒ
基本解釋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tǒng)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
出處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暫未找到成語州官放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州官放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官半職 | 元 王實甫《西廂記》:“都則為一官半職,阻隔得千山萬水。” |
一家一火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王媼嫁了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馬家來了。” |
一斛涼州 | |
一花獨放 | 姚榮銓《無邊秋色入畫圖》:“人民的審美要求多種多樣,只有一個畫種,那么就沒有萬紫千紅,只有一花獨放了。” |
七竅冒火 | 《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三回:“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還沒有信呢?俗語說的好,真是七竅冒火,五臟里生煙。” |
萬家燈火 | 唐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萬花齊放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妾見木蘭庭上,萬花齊放,故差奴婢們迎請陛下一賞。” |
不吃煙火食 |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后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嘆息云:‘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
不怕官,只怕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
不瘟不火 | |
不通水火 | 東漢 班固《漢書 孫寶傳》:“稚季耳目長,聞知之,杜門不通水火。”顏師古注:“不通水火,謂雖鄰伍亦不往來也。” |
不避水火 | 《水滸傳》第五八回:“賢弟心中有何危厄不決之難,但請盡說不妨,便當(dāng)不避水火,力為解救,與汝相助。” |
不避湯火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 |
不食人間煙火 | 宋·阮閱《詩話總龜》第九卷:“東坡讀其詩,嘆息云:‘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
不食煙火 | 《終有報》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煙火,體氣欲仙。” |
烏燈黑火 | |
九州四海 | 唐·盧照鄰《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 |
買官鬻爵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2卷:“至于民間說事,買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擔(dān)當(dāng),事無不成。” |
買爵販官 | 漢·桓寬《鹽鐵論·刺復(fù)》:“買爵販官,免刑除罪,公用彌多,而為者徇私,上下無求,百姓不堪。” |
了如觀火 | 鄒魯《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內(nèi)來函,讀之必了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說人,必更有把握矣。” |
事火咒龍 | |
井中求火 | |
交梨火棗 | 《真誥·運象二》:“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于金丹也。” |
以人擇官 |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以此推之,知國家以人擇官,不為官擇人也。” |
以黨舉官 |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yù)進(jìn)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wù)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
以火去蛾 |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韓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 |
以火救火 |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人間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