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躺豎臥的成語故事
拼音héng tǎng shù wò
基本解釋豎,亦作“豎”。躺臥凌亂貌。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兩個和尚反倒橫躺豎臥血流滿面的倒在地下喪了殘生。”
暫未找到成語橫躺豎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橫躺豎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臥不起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自從倩女孩兒在折柳亭與王秀才送路,辭別回家,得其疾病,一臥不起。” |
一榻橫陳 | 唐·李商隱《北齊》詩之一:“小蓮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
七橫八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
七縱八橫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
專橫跋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 |
東山高臥 | 《晉書·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 |
東橫西倒 | 劉復《曉》詩:“回看車中,大家東橫西倒,鼾聲呼呼。” |
二豎為災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二豎為虐 |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五尺豎子 | 戰國·趙·荀況《荀子·仲尼》:“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 |
人欲橫流 | 宋 陸九淵《語錄》上:“后世人主不知學,人欲橫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
倒街臥巷 | 《水滸傳》第二一回:“波子……看著宋江道:‘押司沒事睬那乞丐做甚么?那斯一地里去搪酒吃,只是搬是搬非。這等倒街臥巷的橫死賊,也來上門上戶欺負人!’” |
偃旗臥鼓 | 《梁書·王僧辯傳》:“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命眾軍,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人。” |
元龍高臥 |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 |
兇豎得志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武傳》:“當是時,兇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矣。” |
北窗高臥 | 晉 陶淵明《與子儼等書》:“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宋 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有別、歸來意。” |
臥不安席 | 《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
臥不安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然則帶兵呢?成日里臥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將如何?” |
臥冰哭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說到此處,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
臥冰求鯉 | 晉·干寶《搜神記》第11卷:“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
臥床不起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篡魏,知其必將伐吳,憂慮成疾,臥床不起。” |
臥旗息鼓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三事曰:“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酒。” |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 | 宋·岳珂《程史·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耶?” |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 鄭振鐸《漩渦》:“‘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希哲低聲背誦著成語。” |
臥榻之側 | 宋·岳珂《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宋·岳珂《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
臥榻之側,豈容酣睡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6回:“你可知宋太祖說的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
臥榻之側,豈容鼾睡 | 宋·楊億《談苑》:“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