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廣才疏的成語故事
拼音yì guǎng cái shū
基本解釋意:意愿,志向。志向遠大,但才能淺薄。指志大才疏。
出處宋·楊萬里《陳公墓志銘》:“臣素不識浚,亦聞其人意廣才疏,雖有勤王之節,安蜀之功,然其敗事亦不少。”
暫未找到成語意廣才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意廣才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得意洋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麻痹大意 | 巴金《堅強戰士》:“我要當心,不能麻痹大意,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 |
閎意妙指 | 清·龔自珍《六經正名》:“《孝經》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泛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錄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閑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人才濟濟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奇才異能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 |
風流才子 | 唐 元稹《鶯鶯傳》:“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公才公望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清·無名氏《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三十余合。”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吳強《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 |
令人滿意 | 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合作運動也還不能令人滿意。” |
眾建賢才 | 宋·王安石《上時政疏》:“蓋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 |
心煩意亂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蔽鄣于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
意興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風情月意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云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著風情月意。” |
聰明才智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
才高七步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二三其意 | 《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為御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