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形于顏的成語故事
拼音xǐ xíng yú yán
基本解釋形:表露。內(nèi)心的喜悅表現(xiàn)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
出處《南齊書·柳世隆傳》:“而攸之始奉國諱,喜形于顏。”
暫未找到成語喜形于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喜形于顏)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一年之計在于春 | 南朝梁 蕭統(tǒng)《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
一悲一喜 | 《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一犬吠形,萬犬吠聲;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晉書·傅咸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于群犬,遂至叵聽也。” |
一至于斯 | 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家國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
一至于此 | 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筆札無情,任其搖礕。甚矣哉!文之橫流,一至于此!” |
不安于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
不安于室 | 《詩經(jīng) 鄴風(fēng) 凱風(fēng)序》:“衛(wèi)之淫風(fēng)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鄭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不拘于時 | |
不拘形跡 |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rèn)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
不汲汲于富貴 | 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 |
不絕于耳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這是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
不露形色 | |
不齒于人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雜志》:“以為士人不齒,放棄終身。” |
專美于前 | 宋·陳亮《復(fù)杜伯高》:“左右筆力如川之方至,無使楚漢專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
業(yè)精于勤 | 唐 韓愈《進學(xué)解》:“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業(yè)荒于嬉 | 唐·韓愈《進學(xué)解》:“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嚴(yán)于律己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君》:“嚴(yán)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guān)天治道。” |
嚴(yán)于律已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嚴(yán)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guān)夫治道。” |
嚴(yán)于責(zé)己,寬以待人 | 《憶鄧拓·鄧拓和人民日報》:“老鄧總是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主動承擔(dān)責(zé)任,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 |
義形于色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
之子于歸 | 《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烏面鵠形 | 《南史·侯景傳》:“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絕粒久者,烏面鵠形。” |
樂于助人 | 司馬文森《風(fēng)雨桐江》第一章:“她見他為人忠厚,樂于助人,也信任他,處處請教。” |
喬遷之喜 | 《詩經(jīng)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了然于胸 | 《晉書 袁齊傳》:“夫經(jīng)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