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隙蹈瑕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xì dǎo xiá
基本解釋窒:塞;蹈:踩;瑕:瑕疵。塞入縫隙,踩住缺處。比喻利用對方的弱點或乘對方的間隙進行活動,乘機謀取自己利益或?qū)Ω端恕?/p>
出處西漢·揚雄《解嘲》:“是以士頗得信其舌而奮其筆,窒隙蹈瑕而無所拙也?!?/p>
暫未找到成語窒隙蹈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窒隙蹈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td> |
赴湯蹈火 |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td> |
連抵其隙 | |
重蹈覆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復(fù)循覆車之軌?!?/td> |
蹈厲之志 | 明·劉基《齊侯襲莒》:“發(fā)揚蹈厲之志,以成從簡尚功之俗?!?/td> |
瑕不掩瑜 | 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td> |
偶變投隙 | 宋·秦觀《謝王學(xué)士書》:“每觀今時偶變投隙之士,操數(shù)寸之管,書方尺之紙,無不拾取青紫為宗族榮耀?!?/td> |
隙穴之窺 | 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掞區(qū)區(qū)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td> |
攻瑕指失 | 清·顧炎武《與友人書》:“今此舊編,有塵清覽。知我者當(dāng)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遺諸后人?!?/td> |
循規(guī)蹈矩 | 宋 朱熹《答方賓王書》:“循涂守轍,猶言循規(guī)蹈矩云爾?!?/td> |
美玉無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嬌滴滴美玉無瑕,粉臉生春,云鬢堆鴉?!?/td> |
蠹眾木折,隙大墻壞 | 戰(zhàn)國·衛(wèi)·商鞅《商君書·修權(quán)》:“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 |
白玉微瑕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公平》:“君子小過,蓋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鉛刀之一割?!?/td> |
尋瑕伺隙 | 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內(nèi)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閑伺隙?!?/td> |
乘間伺隙 | 宋·王讜《唐語林·言語》:“或恐諸王公主,謁見頻頻,乘間伺隙;復(fù)恐女謁用事,臣下陰謀?!?/td> |
窺間伺隙 | 漢 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nèi)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并海內(nèi)之后,以威力為至道,以權(quán)詐為要術(shù)。” |
瑕不揜瑜 | 西漢·戴圣《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
襲故蹈常 | 宋·蘇軾《伊尹論》:“后之君子,蹈常而襲故,惴惴焉懼不免于天下?!?/td> |
抵瑕蹈隙 | 唐·柳宗元《答問》:“而仆乃蹇淺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td> |
指瑕造隙 | 宋·朱熹《少帥魏國張公行狀下》:“彼或內(nèi)變既平,指瑕造隙,肆無厭之欲,發(fā)難從之請,其將何詞以對?” |
批隙導(dǎo)窾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養(yǎng)生主》:“批大隙,導(dǎo)大窾?!?/td> |
發(fā)揚蹈勵 | 明·唐順之《寄趙浚谷》:“至若老呂,以鷹揚稱,以發(fā)揚蹈勵稱,未免露出將才氣象,此老呂不及老伊處也?!?/td> |
隙中觀斗 | 宋·蘇軾《超然臺記》:“如隙中之觀斗,又烏知勝負之所在。” |
白駒過隙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td> |
匿瑕含垢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蹈常襲故 | 宋 蘇軾《伊尹論》:“后之君子,蹈常而習(xí)故,惴惴焉懼不免于天下,一為希闊之行?!?/td> |
白璧微瑕 | 南朝 梁 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