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潘病沈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óu pān bìng shěn
基本解釋泛指煩惱和疾病。
出處晉 潘岳因憂愁而早生白發(fā),南朝 梁 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
暫未找到成語愁潘病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愁潘病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同病相憐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tuán)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窮愁潦倒 | 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fèi)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
淚眼愁眉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
無病呻吟 | 宋 辛棄疾《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 |
喪心病狂 | 《宋史 范如圭傳》:“如圭獨(dú)以書責(zé)檜以曲學(xué)倍師,忘仇辱國之罪,且曰:‘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
生老病死 | 《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cái)千萬總成空。”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債多不愁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5回:“但管目前,隨他如何進(jìn)行,總教借款有著,便好偷安旦夕,得過且過,債多不愁。” |
愁眉苦臉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xiāng)里人去了。” |
痛心病首 | 《新唐書 突厥傳上》:“帝謂群臣曰:‘往國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詭而臣之,聯(lián)常痛心病首,思一刷恥于天下。” |
十病九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兩日不好。” |
憫時病俗 | 宋 曾鞏《答李訟書》:“足下自稱有憫時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縫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郡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藥到病除 | 張錫純《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藥到病除,效如桴鼓。” |
多愁善感 |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于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
愁眉不展 | 唐 姚鵠《隨州獻(xiàn)李侍御》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jīng)春。”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還得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病骨支離 | 宋 陸游《病起書懷》:“病骨支離紗帽寬。” |
新愁舊恨 | 唐·韓偓《三月》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七病八倒 | |
貧病交侵 | 石三友《金陵野史·南京報壇舊事》:“據(jù)聞抗戰(zhàn)中,何陷身南京,貧病交侵,堅(jiān)不出任偽職。” |
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紅愁綠慘 |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四折:“我則見綠慘紅愁減了精神,為何因,背地里將啼痕來揾。” |
疾病相扶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xiāng),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
久病成醫(yī) |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戰(zhàn)國 楚 屈原《九間 惜育》:“九折臂而成醫(yī)兮。”漢 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歷方藥,則成良醫(yī)。” |
潘鬢沈腰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步步嬌》:“拼得個潘鬢沈腰,搖落悠悠千里。” |
蚌病成珠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xùn)》:“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