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雞養竹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o jī yǎng zhú
基本解釋唐朝新昌縣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雞養竹子,自己坐收漁利。比喻官吏坐地盤剝,不擇手段。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抱雞養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抱雞養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但作者一轉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一唱雄雞天下白 | 唐·李賀《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鳴呃。” |
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我爺娘當初把我嫁給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拋。” |
東南竹箭 |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
絲竹之音 | 春秋·齊·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樂三千人,鐘石絲竹之音不絕。” |
絲竹八音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夔傳》:“夔善鐘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 |
絲竹管弦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臨時抱佛腳 | 唐 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
爭雞失羊 | 漢·焦延壽《易林》卷八:“爭雞失羊,亡其金囊。” |
井蛙醯雞 | 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信神與之而不能測神之所以付,信術通之而不能知術之所以泄哉!余聞乎蛙醯雞哉之不若也。” |
以養傷身 | 《莊子·讓王》:“夫人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按,此語亦見《呂氏春秋·審為》與《淮南子·道應訓》。 |
以戰養戰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它將更厲害地進行其‘以華制華’的政治進攻和‘以戰養戰’的經濟侵略。” |
以直抱怨 | |
休養生息 | 唐 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生息,至于玄宗,受報收功。” |
儉以養廉 |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
儉以養德 |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儉可以養廉 | 明·周順昌《第后柬德升諸兄弟》:“又謂惟淡可以從儉,惟儉可以養廉。有味哉,有味哉!” |
儉可養廉 | 《宋史·范純仁傳》:“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修心養性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折:“則被這東坡學士相調戲,可著我滿寺里告他誰,我如今修心養性在廬山內,怎生瞞過了子瞻,賺上了牡丹,卻教誰人來替?” |
修真養性 | 元·賈仲名《升仙夢》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養性,燒丹煉藥工夫。” |
修身養性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說:‘可不必生氣,出家人修身養性。’” |
修鱗養爪 | 鄒魯《浙江光復》:“處州黨員極多,因該處崇山峻嶺,可為修鱗養爪之用。” |
傾抱寫誠 | 清·曾國藩《苗先簏墓志銘》:“君既習于祁公,又與諸君傾抱寫誠,契合無間。” |
偷狗戲雞 | |
偷雞不著蝕把米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5回:“這艄公好晦氣!卻不是‘偷雞不著,反折了一把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