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和番的成語故事
拼音liǎng tóu hé fān
基本解釋謂兩面撥弄、攪和。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單管兩頭和番,曲心矯肚,人面獸心。”
暫未找到成語兩頭和番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兩頭和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兩氣 | 元 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我才離了三朝五日,兒也這其間哭的你一絲兩氣。” |
一舉兩便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遠快活,且又不擔干系,豈非一舉兩便!” |
一舉兩全 | 《三國志·魏志·郭淮傳》:“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兩全之策也。” |
一舉兩失 | 《綱鑒抄略》:“朝廷一舉而兩失。縱不能復后,宜還仲淹、道輔。” |
一舉兩得 | 《晉書 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
一倡一和 | 《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一倡百和 | 金 元好問《續夷堅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鳴后圃中,一倡百和。” |
一刀兩斷 |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面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
一刀兩段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一刀兩段,未稱宗師。”《朱子全書·論語十六》:“直是一刀兩段,千了百當。”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兩段,倒大來迭快。” |
一雙兩好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雙兩好。” |
一口不能著兩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榖,身能幾屐莫言錢。”自注:吳諺云:“一口不能著兩匙。” |
一口兩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谷,身能幾屐莫言錢。” |
一唱一和 | 宋 陳叔方《穎川語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應。呼應者一唱一和,律呂相宜以成文也。” |
一唱眾和 | 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經》:“碰到節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 |
一唱百和 | 曾樸《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極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徑,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時風氣了。” |
一團和氣 | 宋 朱熹《伊洛淵源錄》引《上蔡語錄》:“明道終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渾是一團和氣。” |
一塊石頭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個光景兒,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發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別意了。” |
一塊石頭落地 | |
一客不煩兩家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一差兩訛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聽我言語,逼迫女兒一差兩訛,與你干休不得!” |
一年到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我兩個又是養家經紀人,一年到頭,沒幾時住在家里。” |
一床兩好 | 宋·曾慥《高摘漫錄》:“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
一心掛兩頭 | 元·高明《琵琶記·再報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掛兩頭,如何是好。” |
一推兩搡 | |
一搭兩用 | |
一時無兩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53回:“況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時無兩,更兼與肅宗患難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無怪肅宗格外鐘情。” |
一條線兒拴兩螞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一棲兩雄 | 《韓非子·揚權》:“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斗(喭頁)(喭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