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驚魚潰的成語故事
拼音niǎo jīng yú kuì
基本解釋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出處《隋書 楊玄感傳論》:“民為凋盡,徭戍無期,率土之心,鳥驚魚潰?!?/p>
暫未找到成語鳥驚魚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鳥驚魚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坐盡驚 |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td> |
一坐皆驚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于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 |
一座盡驚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少君及言與人大夫游獵處,老人為兒時識其家處,一座盡驚?!?/td> |
一座皆驚 |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td> |
一驚非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6回:“燈籠滅了,包袱也不見了,這一驚非小?!?/td> |
一石二鳥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td> |
一觸即潰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奕山與奕經同樣,經過輕舉妄動,一觸即潰、喪膽、乞降三個程序,結束了浙江軍事。” |
一鳴驚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td>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三日打魚,兩日曬網?!?/td> |
三寸鳥,七寸嘴 | |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td> |
不戰而潰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9回:“孫臏使人挑龐涓之頭示之,步軍不戰而潰?!?/td>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叢雀淵魚 |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臨川羨魚 | 漢 揚雄《河東賦》:“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td> |
臨河欲魚 | 《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td> |
臨河羨魚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td> |
臨淵羨魚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td> |
為淵驅魚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td> |
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薄稌x書 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 |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大小文武官員,都是助紂為虐,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甚非計也?!?/td> |
烏鳥之情 | 三國·魏·文欽《降吳表》:“欽累世受魏恩,烏鳥之情,竊懷憤踴?!?/td> |
烏鳥私情 | 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愿乞終養?!?/td> |
乘虛可驚 | 《投筆膚談·達權》:“乘分可圖,乘虛可驚,乘敵可取。” |
云屯鳥散 | 《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云屯鳥散,更相馳突。” |
云龍魚水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14卷:“宣宗幸萬壽山、玉瀾堂,錫宴十五老臣……云龍魚水,夫豈偶然?!?/td> |
亥豕魯魚 | 宋·文天祥《謝何樞密夢然啟》:“其如亥豕魯魚之謬,深有慚于負乘,敢自己于循墻?!?/td>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