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腹湔腸的成語故事
拼音guā fù jiān cháng
基本解釋刮:用鋒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6回:“不曉要怎樣改頭換面,刮腹湔腸,才能博得美人歡心。”
暫未找到成語刮腹湔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刮腹湔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塌刮子 | 毛澤東《評國民黨對戰爭責任問題的幾種咎案》:“他不是如同蔣介石那樣,將戰爭責任一塌刮子推到共產黨身上。” |
一心一腹 | 趙樹理《三里灣》十六:“你們那家里不論什么時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論公公、婆婆、弟兄們、小姑子,忙起來大家忙,吃起來大家吃,穿起來大家穿,誰也不偏這個不為那個。” |
東床坦腹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
丟心落腸 | |
九回腸 | 梁簡文帝《應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回腸。”唐 馮延巳《酒泉子(芳草長川)》:“風微煙澹雨蕭然,隔岸馬嘶何處。九回腸,雙臉淚,夕陽天。” |
九回腸斷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九曲回腸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五車腹笥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令人捧腹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藝林學山八》:“楊(楊慎)以朱(朱熹)忌而毀之,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
使心用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回:“至于貪淫縱欲,使心用腹,污穢人家女眷,沒有一個減等奪祿,或是妻子見報,陰中再不饒過。” |
儉腹高談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儉腹高譚我用憂,肯肩樸學勝封侯。” |
傾吐衷腸 | |
傾腸倒肚 | 《朱子語錄》:“圣人肚腸,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 |
傾腸倒腹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烏巨行禪師法嗣》:“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 |
兒女心腸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兒女心腸。”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冰肌雪腸 | 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干兒冰肌雪腸原自同,鐵心石腹何愁凍。吐不盡鵑血滿胸。” |
擊壤鼓腹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分心掛腹 | 《宋書·王僧達傳》:“山川險阻,吉兇路塞……分心掛腹,實亦私苦。” |
剛腸嫉惡 | 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剛腸嫉惡,輕肆直方,遇事便發,此甚不可二也。” |
別具心腸 |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舉行的“雙十二”紀念會上的講演》:“全國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戰。……唯獨蔣介石先生別具心腸,硬要在日寇進攻綏東之際,拒絕東北軍請纓抗日,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繼續進行內戰。” |
別具肺腸 | 張難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維袁氏別具肺腸,不易為合理之解決。” |
別有心腸 | 魯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
別有肺腸 | 《詩經 大雅 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鄭玄箋:“自有肺腸,行其心中之所欲。” |
刮刮雜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林沖跳起身來,就壁縫里看時,只見草料場里火起,刮刮雜雜地燒著。” |
刮地以去 | 《新唐書·程鏵傳》:“軍中怒曰:‘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