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蘇暍醒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o sū ér xǐng
基本解釋使枯槁者復蘇,使中暑者蘇醒。形容苦難者得救,重獲生機。
出處金·王若虛《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自吾令下車,賦役以平,刑罰以清……槁蘇暍醒,民飽而嬉,相忘乎無事。”
暫未找到成語槁蘇暍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槁蘇暍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槁項黃馘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
槁木死灰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形如槁木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如夢初醒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
蘇武牧羊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他取筆就畫了一幅蘇武牧羊,畫了又要我題。” |
鹿走蘇臺 | 東漢 班固《漢書 伍被傳》:“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 |
心如槁木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0回:“那個夸說李家小姐標致,說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心中活潑起來。” |
獨清獨醒 |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
醒聵震聾 | 陶曾佐《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一躍而登此莊嚴美麗之舞臺中,一奮萃此醒聵震聾之盤渦里。” |
形槁心灰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舊聞 席氏多賢》:“今生已被虜,人被殺,兒孤婦寡,饑寒交迫,形槁心灰,雖生亦猶死也。” |
昏迷不醒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次日昏迷不醒,叫喚也不答應,正不知甚么病癥。” |
一噴一醒 | 唐 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
大夢初醒 |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 |
死灰槁木 |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晉·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 |
發蒙振槁 | 《明史·楊乃郭詹等傳論》:“蓋天速其禍,如發蒙振槁,無煩驅除矣。” |
人事不醒 | 楊朔《晚涼天》:“有一位同志,是漁船救起來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
蘇海韓潮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聽稗》:“蚤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出蘇海韓潮。” |
死而復蘇 | 宋·洪邁《夷堅丙志·九圣奇鬼》:“地獄百毒,湯鑊銼硾,隨索隨見,鬼形糜碎,死而復蘇屢矣。” |
如醉方醒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四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4回:“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如夢方醒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
韓海蘇潮 | 清 俞樾《茶香室從鈔》卷八:“國朝蕭墨《經史管窺》引李耆卿《文章精義》云:\'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
灰心槁形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韓潮蘇海 | 清 楊毓輝《〈盛世危言〉跋》:“觀其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直兼乎韓潮蘇海,則不啻讀《經世文編》焉。” |
槁形灰心 |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鹿門所見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嘗見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
形容枯槁 | 戰國 楚 屈原《漁父》:“顏色憔悴,面容枯槁。” |
折槁振落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折槁振落。” |
執迷不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寶釵雖不言語,遇事試探,見他執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