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衾獨枕的成語故事
拼音gū qīn dú zhěn
基本解釋單條棉被與單個枕頭。指夜間獨自一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雖是夜晚間孤衾獨枕,不慣寂寞,奈一心丟了眾人,只念柳湘蓮早早回來完了終身大事。”
暫未找到成語孤衾獨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孤衾獨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孤身只影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塵外孤標 | 《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
便還就孤 | |
孤注一擲 | 宋 辛棄疾《九議》:“于是乎‘為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
一枕黃粱 |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獨占鰲頭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
得天獨厚 | 明 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精神步履新銳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高枕無憂 | 《舊五代史 世襲傳二 高季興》:“且游獵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
獨到之處 |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二卷:“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 |
獨一無二 | 宋 延壽《宗鏡錄》第31卷:“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
匠心獨運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
獨斷獨行 | 清 容閎《西學東漸記》第19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根孤伎薄 | 南朝·宋·鮑照《侍郎報滿辭閣疏》:“日晏途繞,塊然自喪,加以無良,根孤伎薄,既同馮衍負困之累,復抱相如痟渴之疾。” |
孤家寡人 | 清 曾樸《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為這件事,連嚇帶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變了孤家寡人了。” |
無獨有偶 | 清 壯者《掃迷帚》:“聞簡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謂無獨有偶。” |
獨樹一幟 | 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
無愧衾影 | 《宋史·蔡元定傳》:“刎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
獨當一面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唯我獨尊 | 宋 釋惟白《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
枕戈泣血 |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讎。” |
獨出心裁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
天下獨步 | 《后漢書·戴良傳》:“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
枕戈待旦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枕戈飲血 |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為臣子,皆當枕戈飲血,共憤同仇。” |
獨木難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拉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
獨守空房 | 《古詩十九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獨行其是 | 茅盾《子夜》七:“美國還不能在世界上獨行其是,尤其在東方,他有兩個勁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