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懷淺戇的成語故事
拼音piān huái qiǎn gàng
基本解釋偏懷:胸懷狹窄;戇:愚拙。胸懷狹窄,見識淺陋愚拙。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7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fù)其能,輒欲以卵投石?!?/p>
暫未找到成語偏懷淺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偏懷淺戇)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偏之見 | 《宋史·劉述傳》:“安石任一偏之見,改立新議,以害天下大公?!?/td> |
一偏之論 | 宋·朱熹《答沈叔晦書》:“前日務(wù)為學(xué)而不觀書,此固一偏之論?!?/td> |
不偏不倚 |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td> |
不偏不黨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兼愛下》:“《周詩》曰:王道蕩蕩,不偏不黨?!?/td> |
不可偏廢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td> |
不懷好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里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td> |
不知深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抑且水蕩坡塘,不知深淺?!?/td> |
久懷慕藺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既學(xué),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
乍入蘆圩,不知深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2回:“假若不與他實(shí)說,蒙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td> |
交淺言深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td> |
人命危淺 | 晉 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td> |
以偏概全 | 吳家國《普通邏輯》:“只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xué)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只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xué)得完整系統(tǒng),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td> |
低吟淺唱 | |
低唱淺斟 | 宋 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xué)士,嘗買得黨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
低唱淺酌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則這今晚開筵,正是中秋令節(jié)。只合低唱淺酌,莫待他花殘?jiān)氯?。?/td> |
佩紫懷黃 | 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qū),懷黃金之印,結(jié)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
偏三向四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30回:“這叫什么話?我們偏三向四啦?” |
偏鄉(xiāng)僻壤 | 孫中山《大總統(tǒng)令內(nèi)務(wù)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文》:“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xiāng)僻壤,留辮者尚復(fù)不少?!?/td> |
偏信則暗 |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td> |
偏聽偏信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偏聽偏言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偏安一隅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7回:“賴爾岳飛竭力勤王,盡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td> |
兄弟孔懷 | 《詩經(jīng)·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td> |
免懷之歲 | 《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td> |
關(guān)懷備至 |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chuàng)業(yè)者》:“總理對人總是關(guān)懷備至,體貼入微?!?/td> |
興復(fù)不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公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 |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凡才淺識 | 清·陳用光《上翁學(xué)士書》:“用光凡才淺識,無所比數(shù)?!?/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