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露膽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gān lù dǎn
基本解釋見“披露肝膽”。
出處《晉書·杜弢傳》:“吾得披肝露膽,沒身何恨!”
暫未找到成語披肝露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披肝露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身是膽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云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
一身都是膽 |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裴松之注引《云別傳》:“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
不識馬肝 | |
不露圭角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
不露聲色 | 清 王韜《淞隱漫錄 薊素秋》:“女知為所紿,特不知何人設此坑阱。女固黠,不露聲色,靜以待之。” |
不露形色 | |
不露斤斧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余杭大錢山從襲禪師》:“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
不露神色 | 老舍《老張的哲學》:“南飛生不露神色,只是兩手微顫,龍樹古坦然的和別的會員說閑話,像沒有看見選舉結果似的。” |
不露辭色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
不露鋒芒 |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
不露鋒铓 | |
不食馬肝 | 東漢 班固《漢書 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
丑態畢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賈璉亦丑態畢露。 |
丟魂喪膽 | 張希平《雁翎隊》:“偽軍見我們登上船,嚇得丟魂喪膽。” |
喪膽亡魂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斯,面不改色。” |
喪膽消魂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1回:“今日路當險處,遇此勁敵,那殘兵又都是個傷弓之鳥,誰人不喪膽消魂!” |
喪膽游魂 | 老舍《駱駝祥子》:“祥子在街上喪膽游魂的走,遇見了小馬兒的祖父。” |
喪膽銷魂 |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 |
義膽忠肝 | 《水滸傳》第七二回:“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 |
五月披裘 |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
亡魂喪膽 | 明 無名氏《破天陣》:“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咸寧。” |
人生如朝露 | 《漢書·蘇武傳》:“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
人生朝露 | |
仙露明珠 |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
俠肝義膽 | 《蒲柳人家 后記》:“一家聽著,先是生氣,擔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一片熱心所感動了。” |
傾心吐膽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每買不轉的,都是傾心吐膽說真實話。” |
傾心露膽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傾心露膽,講說平生之懷。” |
傾肝瀝膽 | 宋·梅堯臣《聞密賜》:“傾肝瀝膽謝不敏,豈可便恃張良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