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蘭贈藥的成語故事
拼音cǎi lán zèng yào
基本解釋蘭:蘭花,花味清香;藥:芍藥。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
出處《詩經 鄭風 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暫未找到成語采蘭贈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采蘭贈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
興高采烈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藥石無效 | 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 |
博采眾長 | 北齊 魏收《魏書 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無精打采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小紅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只得悄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而回;無精打采,自向房內躺著。” |
采善貶惡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 |
空谷幽蘭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
苦口良藥 | 《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靈丹妙藥 | 元 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靈丹妙藥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蔥。” |
采風問俗 | 清 俞蛟《夢廠雜著 潮嘉風月》:“采風問俗,紀載宜詳;品翠題紅,篇章爭麗。” |
無可救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 |
神采煥發 | 《宋史·趙孟頫傳》:“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 |
想望風采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
換湯不換藥 | 馬南邨《燕山夜話 文章長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幾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實際上不過是為短而短,內容仍舊換湯不換藥。” |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采擢薦進 | 唐·韓愈《感二鳥賦》:“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 |
蘭因絮果 | 清 龔自珍《丑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
藥到病除 |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藥到病除,效如桴鼓。” |
對癥下藥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
鳳采鸞章 | 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采鸞章,霞鮮錦縟。” |
芳蘭竟體 | 《南史 謝覽傳》:“覽意氣閑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謂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
蘭心蕙性 | 宋 柳永《玉女搖仙佩 佳人》詞:“愿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
蘭芝常生 |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儵于南北,蘭芝阿那于東西。”注引:《禮年威儀》:“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則蘭芝常生。” |
蘭芷之室 | 西漢·戴圣《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 |
蘭友瓜戚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坐》:“吾輩得施為,正好談心花底;蘭友瓜戚,門外不須倒屣。” |
桂折蘭摧 | 元·曹之謙《吊王內翰從之》詩:“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蘭摧恨未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