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枝共冢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 zhī gòng zhǒng
基本解釋比喻愛情堅貞不渝
出處晉 干寶《搜神記》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
暫未找到成語連枝共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連枝共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引物連類 |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連綿不絕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
烽火連年 |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枝對葉比 | 唐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患難與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結駟連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
連珠炮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高廉引了人馬,急去追趕,忽聽得山坡后連珠炮響,心中疑惑,便收轉人馬回來。” |
有目共睹 |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拔茅連茹 |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匯。”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
共商國是 | |
共為唇齒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叫苦連天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里叫苦連天。” |
空話連篇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
妙語連珠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
雅俗共賞 | 明 孫仁儒《東郭記 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
連車平斗 |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四卷:“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
拔毛連茹 | |
連篇累牘 | 《隋書 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
連抵其隙 | |
合從連衡 | 《戰國策·秦策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
詩書發冢 |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
駢拇枝指 | 莊周《莊子 駢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
連鎖反應 | 莫應豐《將軍吟》第20章:“疑問一個套一個,急速地產生了連鎖反應,把整個的觀念境界全部攪亂了。” |
往蹇來連 | 《周易·蹇》:“六四:往蹇來連。” |
廢話連篇 | 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盡量簡古,好象他們是立志要讓讀者受苦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