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破臉皮的成語故事
拼音zhuā pò liǎn pí
基本解釋比喻感情破裂,公開爭吵。
出處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娘兒們也不行》:“雖說娘兒們打起仗來不用機關槍,然而動不動就抓破臉皮也就不得了?!?/p>
暫未找到成語抓破臉皮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抓破臉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發破的 | 《晉書·王濟傳》:“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一發破的。” |
一木破天 | |
一語破的 | 唐 李欣《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羈,五言破的人共推?!?/td> |
一語道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td> |
七破八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3回:“外面來了一個白須老頭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補的棉袍,形狀十分瑟縮?!?/td>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td>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td> |
不破不立 |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td> |
與狐謀皮 | 《太平御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
與虎謀皮 | 《太平御覽》第208卷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td> |
樂昌破鏡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驚。”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亡國破家 |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于流說,惑于道諛,是以賢圣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于巖穴也?!?/td> |
人亡家破 | 《晉書 溫嶠傳》:“會琨為段匹磾所害,嶠表琨忠誠,雖勛業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內之望。” |
人心隔肚皮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休將心腹事,說與結交知!” |
體無完皮 | 晉·郭訟《魏晉世語》:“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
傾家破產 | 宋·陳師道《<寇參軍集>序》:“傾家破產,急士之窮,輕身下氣,而交名勝。” |
兜頭蓋臉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還拿起搟面杖,兜頭蓋臉一頓打?!?/td>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沖云破霧 | |
沖風破浪 |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沖風破浪也?!?/td> |
出頭露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頭露臉,送與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驚吃嚇?!?/td> |
鑿破渾沌 | 戰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氰徱桓[,七日而渾沌死。” |
分情破愛 | 明·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須聽,我沒奈何分情破愛,誰下得虧心短行?!?/td> |
分釵破鏡 |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td> |
分鞋破鏡 |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后主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分鞋,見示例) |
刮地皮 | 《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