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閻安堵的成語故事
拼音lǘ yán ān dǔ
基本解釋指平民安居樂業(yè)。
出處清 嚴(yán)復(fù)《論中國教化之退》:“行于其野,閭閻安堵,擊壤以嬉,如是者民類治世。”
暫未找到成語閭閻安堵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閭閻安堵)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家落戶 | 丁玲《杜晚香》:“我們決心在這里安家落戶。” |
舍安就危 | 宋·蘇舜欽《上范希文書》:“延州逼近賊鋒,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雖古人不逮也。”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dú)》:“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 |
安身之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jī)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邇安遠(yuǎn)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yuǎn)者來。’” |
安內(nèi)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nèi)攘外之能。”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物阜民安 | 《后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cái)阜,要在止役禁奪。”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nèi)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安于現(xiàn)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xiàn)狀又不能改變現(xiàn)狀的生活實(shí)際有關(guān)。”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安步當(dāng)車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安眉帶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國泰民安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xué)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
定國安邦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jì)》第三折:“枉了你揚(yáng)威耀武,盡忠歆節(jié),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qiáng)配鸞鳳。” |
安閑自得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bào)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
安身立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學(xué)人不據(jù)地時(shí)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
生知安行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惴惴不安 | 《詩經(jīng)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
為萬安計(jì) | |
處安思危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皇復(fù)》:“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jì)律無虧。” |
惶恐不安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 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
床下安床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九:“[邵雍]平生不為訓(xùn)解之學(xué),嘗曰:‘經(jīng)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蓋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忐忑不安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里忐忑不定。” |
安分知足 | 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dāng)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