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滿則覆的成語故事
拼音qì mǎn zé fù
基本解釋亦作“器滿將覆”。容器滿溢,則將傾覆。比喻事物發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致失敗。
出處《新唐書·蘇安恒傳》:“物極則復,器滿則覆,當斷不斷,將受其亂。”
暫未找到成語器滿則覆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器滿則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
一則一,二則二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則要你一則一,二則二。” |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一十八般兵器 |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掄不動那鞭、簡、撾、錘。” |
一子失著,滿盤皆輸 | 李欣《老生常談·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子失著,滿盤皆輸,這是有的。” |
一日三覆 | 《孔子家語·弟子行》:“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絳之行也。”按,《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本此。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七滿八平 | 清·趙翼《錦州刺史劉蔭萱駐藏回蜀遠寄藏佛一尊賦謝》詩:“刺瑞刻猴地幾多,七滿八平何處可施巧?” |
三反四覆 | 清·蔣士銓《空谷香·殺艙》:“阿呀!這廝三反四覆,可惱,可惱。” |
三平二滿 | 宋 黃庭堅《四休居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
三番四覆 | 清·敖英《彩雪亭雜言·鄺子元》:“或事到跟前,可以順應,卻乃畏首畏尾,三番四覆,猶豫不決。” |
三翻四覆 | 明 張岱《石匱書后集 烈帝本紀》:“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
上根大器 | |
不平則鳴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
不成器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
不打不成器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二部:“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罵都可以,就是不要將就他。不打不成器……” |
不自滿假 | 《書·大禹謨》:“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
不進則退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卷:“凡人不進則退也。”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豐豐滿滿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體發育得豐豐滿滿,正是莊稼人所夢想的那種女人。” |
樂極則憂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
樂極則悲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
買臣覆水 | 相傳漢代朱買臣貧賤時,其妻出走,顯達后,其妻又回來,朱買臣潑水于地,令妻收回。 |
事寬則圓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聞達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難取他,只是攻擊得緊,他必死命相拒。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 |
事款則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事款則圓,你且住啼哭,休得叫罵。”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這可是急不來的事,事款則圓。” |
事緩則圓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 |
事預則立 |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二滿三平 | 宋·陳亮《三部樂·七月送丘宗卿使虜》詞:“小屈穹廬,膽二滿三平,共勞均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