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己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己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liàng jǐ shěn fēn量己審分估量自己,省察本分。《南齊書·劉獻傳》:“量己審分,不敢期榮。”
      yǐ jǐ duó rén以己度人度:推測;猜測。用自己的想法來衡量別人;依據自己一方的情況去猜測別人的情況。漢 韓嬰《韓詩外傳》:“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古今一也。”
      pái chì yì jǐ排斥異己排斥:排除;驅逐;異己:同自己意見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有嚴重分歧或敵對的人;比喻排擠、清除與自己意見不合或利害沖突的人。又作“排除異己。”《晉書 殷凱傳》:“凱見江績亦以正直為仲堪所斥,知仲堪當逐異己,樹置所親。”
      zhèng yóu jǐ chū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發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sǔn rén lì jǐ損人利己損害別人;使自己得到好處。利:使得到好處。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做的個上梁不正,只待要損人利己惹人憎。”
      xiāo chú yì jǐ消除異己排擠、消除與自己意見不同或非本集團的人。毛澤東《蔣介石在挑動內戰》:“這樣的敵我倒置,真是由蔣介石自己召供,活畫出他一貫勾結敵偽,消除異己的全部心理了。”
      rǎng wéi jǐ yǒu攘為己有竊奪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lì shēn xíng jǐ立身行己存身自立,行為有度。《北史·柳虬傳》:“機立身行己,本以寬雅流譽,至于登朝正色,可謂不違直道。”
      yáng jǐ lù cái揚己露才露:顯露;揚:表現。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漢 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
      zhèng zhòng jǐ huái正中己懷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懷”。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回:“夏婆子聽了,正中己懷,忙問:‘因什么事?’”
      wēi fú zì jǐ威福自己威福:指賞罰。任賞任罰,自己一人說了算。比喻大權在握,獨斷專行。《周書·尉遲迥傳》:“楊堅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于行路。”
      zhàn wéi jǐ yǒu占為己有將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劉姓》:“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zūn jǐ bēi rén尊己卑人抬高自己,蔑視他人。形容自尊自大。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國地處亞東,又為數千年文化之古國,不免挾尊己卑人之見,未嘗取世界列國之變遷而比較之。”
      zhì rén wú jǐ至人無己至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適應客觀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fù lǐ kè jǐ復禮克己克:克制,約束;克己:約束自己。指約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禮《晉書·李充傳》:“室有善言,應在千里,況乎行止,復禮克己。”
      ān fèn shǒu jǐ安分守己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動的范圍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節。指謹慎老實;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規矩;不越軌外求;亦指安于現狀。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八卷:“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臘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于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jié jǐ cóng gōng潔己從公見“潔己奉公”。《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湖北軍政府都督命令》:“是時湖北不僅財政充裕,同志皆潔己從公,而軍械子彈被服,亦甚充足。”
      pái chú yì jǐ排除異己排擠、清除和自己意見不同或不屬于自己集團派系的人。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十章:“孫峻、孫晽兄弟相繼專權,更加殘暴,排除異己,淫污宮廷。”
      gū xíng jǐ jiàn孤行己見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毛澤東《論聯合政府》:“過去和現在都有這樣的人,企圖孤行己見,不尊重我們的意見,但是結果都不通。”
      jié jǐ fèng gōng潔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潔,一心奉行公事。《宋書·林邑傳》:“法命肅齊,文武畢力,潔己奉公,以身率下。”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認為事情與己無關,把它擱在一邊不管。莆仙戲《父子恨》:“古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zì jǐ rén自己人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內人。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jí rén féi jǐ瘠人肥己瘠:瘦,引申為慳吝;肥:胖,引申為貪婪。對待別人很吝嗇,而自己卻很貪婪。明·屠隆《曇花記·冥司斷案》:“眾生多犯慳貪謀奪強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xīn bù yóu jǐ心不由己不出于自己的本意。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愿意,見鳳姐自和她說,何等體面,便心不由己的滿口應了出去。”
      mán xīn mèi jǐ瞞心昧己昧:欺瞞。違背良心干壞事。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無端的豪戶,瞞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換過文書。”
      chá jǐ zhī rén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別人。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則可以知人。”
      xū jǐ shòu rén虛己受人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
      rén yī jǐ bǎi人一己百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xuàn cái yáng jǐ衒才揚己衒:炫耀;揚:贊揚,傳播。顯露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唐·駱賓王《上吏部裴侍郎書》:“高談王霸,衒才揚己,歷抵公卿,不汲汲于榮名,不戚戚于卑位,蓋養親之故也。”
      tuī jǐ jí wù推己及物同“推己及人”。宋·程顥《二程遺書》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mèi jǐ mán xīn昧己瞞心指違背自己的良心干壞事。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滿心,將我圖。”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給他人便利,他人也會給自己便利。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見指一個人的意見。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八:“近時曾公端伯亦編皇宋百家詩選,去取任一己之見。”
      miù tuō zhī jǐ謬托知己謂假托為知心朋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2回:“有班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塊打牌吃酒。”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貪天之功以為己力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jǐ nì jǐ jī己溺己饑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xiān rén hòu jǐ先人后己首先考慮別人,然后想到自己。《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zhī jǐ zhī bǐ知己知彼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對方(彼:他人;對方)。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
      qiáng zhě fǎn jǐ強者反己強者:有權勢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權有勢的人自我反省《雪濤諧史》:“鄉紳此語,足令強者反己,殊為可傳。”
      shě jǐ yún rén舍己蕓人指看重別人,輕視自己。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duó jǐ yǐ shéng度己以繩繩:糾正,約束。指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繩,接人則用抴。”
      yù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焉知曉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zhī jǐ zhī yù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對知己一樣的待遇。形容受到賞識。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5回:“吾以羈旅亡命,受齊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僂堙,殆天意也!”
      jí jǐ féi rén瘠己肥人瘠:瘦,引申為約束;肥:胖,引申為寬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宋史·趙善俊傳》:“僚屬爭言用度將不足,善俊曰:‘吾將瘠己肥人。’”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shù jǐ jí rén恕己及人恕:寬恕。寬恕自己,推及別人。晉·葛洪《抱樸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長:助長。指助長別人的聲勢,輕視自己的力量。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
      xíng jǐ yǒu chǐ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chěng jǐ shī zhòng逞己失眾逞:放任。指由著性子胡來會失去眾人的支持。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6回:“蓋驕則恃己輕人,驕則逞己失眾,失眾無以御人,那得不敗。”
      bēi jǐ zì mù卑己自牧卑:謙;牧:養。以謙遜的態度修身養性。郭沫若《再談郁達夫》:“魯迅的韌,聞一多的剛,郁達夫的卑己自牧,我認為是文壇的三絕。”
      zé jǐ yǐ zhōu,dài rén yǐ yuē責己以周,待人以約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yǐ jǐ lǜ rén以己律人用自己的主張去約束別人。魯迅《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可惜大家總不肯這樣辦,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fèng gōng kè jǐ奉公克己謂嚴以律己,一心為公。《東觀漢記·周澤傳》:“[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
      gū xíng jǐ yì孤行己意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魯迅《集外集·記“楊樹達”君的襲來》:“我想,原來是一個孤行己意,隨隨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樣如此傲慢。”
      dú chū jǐ jiàn獨出己見見:見解、主張。與別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清·無名氏《續小五義》第一回:“且說黑妖狐智化與小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議,獨出己見,要去王府盜取盟單。”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酒逢知己千杯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三回:“二人也把別后之事,談了一番。三人俱備大悅。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gù zhí jǐ jiàn固執己見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shì cái yáng jǐ恃才揚己恃:依靠,憑借。自恃才能,驕矜自負郭沫若《從詩人節說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樣的人根本值不得紀念的,恃才揚己,誹謗當道,而終于獨善其身,消極自殺。”
      sǔn jǐ lì wù損己利物損:貶損;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別人。《周書·孝義傳序》:“則溫枕扇席,無替于晨昏;損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xiū jǐ ān rén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xǐng shēn kè jǐ省身克己檢查自身過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明 錢德洪《王文成公〈大學問〉跋》:“吾黨各以己見立說,學者稍見本體,即好為徑超頓悟之說,無復有省身克己之功。”
      shěn jǐ dù rén審己度人審:審查。度:估量。先審查自己,再估量別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孟君子審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舊時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種人的腦筋,浸透著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他相信這樣的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甚至用這一大套剝削階級的話,來為他的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辯護。”
      zuì jǐ zé gōng罪己責躬罪己:歸罪于己;躬:自己。責備并歸罪于自己。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罪己責躬不可無,然亦不當長留在心胸為悔。”
      yī jǐ zhī sī一己之私指個人的私心、私利。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放乎一己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三回:“眾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fèng gōng zhèng jǐ奉公正己奉行公事嚴格地約束自己。《魏書 高道穆傳》:“機方直之心,久而彌厲,奉公正己,為時所稱。”
      jīn jǐ rèn zhì矜己任智矜:夸耀;智:聰明。夸耀自己,顯示才智。晉·陸機《丞相箴》:“矜己任智,是蔽是欺。”
      jué wéi jǐ yǒu攫為己有攫:奪取。有強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列子 說符》:“因攫其金而去。”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長:助長。指助長別人的聲勢,輕視自己的力量。魯迅《同意和解釋》:“這原是國貨,何苦違背民族主義,引用外國的學說和事實——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呢?”
      zhí shū jǐ jiàn直抒己見直:直爽;抒:抒發;表達。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清 方苞《與李剛主書》:“倘鑒愚誠,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見,以共明孔子之道。”
      yán yú lǜ jǐ嚴于律己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形容對自己要求嚴格。也作“嚴以律己”。宋 陳亮《謝曾察院君》:“嚴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天治道。”
      xùn gōng wàng jǐ徇公忘己徇:獻出生命。為國家公眾獻身,棄私利于不顧。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奪范純仁謚忠宣議》:“直欲戒后世亂臣賊子之迷罔,徇公忘己,為國惜賢。”
      sǔn jǐ lì rén損己利人損害自己,使別人得利。明·李贄《與莊純夫書》:“孝友忠信,損己利人,勝似今世稱學道者。”
      rén jǐ yī shì人己一視待別人象待自己一樣。比喻待人沒有私心。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此正無意于我,人己一視之道,實賢人君子之盛德。”
      gè chí jǐ jiàn各持己見持:堅持;保持;見:意見、見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見解。清 黃鈞宰《金壺浪墨 堪輿》:“甚至徒毀其師,子譏其父,各持己見,彼此相非。”
      sǔn rén hài jǐ損人害己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巴金《和讀者談<家>》:“可是封建舊家庭的環境戕害了他的生機,他只能做損人害己的事情。”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清·羅澤南《與蔣瀛海書》:“取古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調和其血氣。”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zì rén嚴以律己,寬以字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清·汪琬《送張牖如之任南寧序》:“嚴以律己,寬以字人。”
      kè jǐ fù lǐ克己復禮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嚴于責己,寬以待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憶鄧拓·鄧拓和人民日報》:“老鄧總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主動承擔責任,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為己任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南史 孔休源傳》:“休源風范強正,明練政體,常以天下為己任。”
      sǔn rén ān jǐ損人安己損人利己。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你那廝損人安己,惹下禍災。”
      lù jǐ yáng cái露己揚才見“露才揚己”。宋·蘇舜欽《投匭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試,是其人非高蹈者,則皆露己揚才,干時謁進者也。”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損人為了使自己得到好處而損害別人利益。參見“損人利己”。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一卷:“君當傳與世人,廣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損人。”
      guì rén jiàn jǐ貴人賤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表示謙虛。《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
      hài rén xiān hài jǐ害人先害己先想設計去害別人,結果自己身受其害。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這話誠然不錯,小子也是該死的。”
      qiān gōng xū jǐ謙恭虛己虛己:謙虛,虛心。謙虛恭敬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卻也謙恭虛己,百凡從事。”
      zé rén yǐ xiáng,dài jǐ yǐ lián責人以詳,待己以廉責:要求;詳:完備,引申為苛求;廉:少。對他人要求苛刻,對自己要求寬松。唐·韓愈《原毀》:“今日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zé jǐ zhòng,dài rén qīng責己重,待人輕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受外界或內心的影響;自身的活動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宋元戲文輯佚 陳巡檢梅嶺失妻》:“瓜期信通,為著功名,奔走西東。見說出路自覺心慵,身不由己,意沖沖。”
      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別人,不如自己努力。《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kè jǐ shèn xíng克己慎行克己:克制自己;慎:謹慎。約束自己,小心做事。唐·韓愈《送齊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擇誼,坦乎其無憂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確乎其無惑于上也。”
      fēng jǐ shǒu cán封己守殘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清·黃宗羲《留別海昌同學序》:“言理學者……薄文苑為辭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殘,摘索不出一卷之內。”
      jǐ jī jǐ nì己饑己溺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yǒu jǐ wú rén有己無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9回:“雖是小事,顯見有己無人,貪心不死。”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shù jǐ jí wù恕己及物恕:寬恕;物:指人。寬恕自己,推及別人。唐·白居易《策林一·王澤流,人心感》:“夫恕己及物者無他,以心度心,以身觀身,推其所為以及天下者也。”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器|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