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牙雀角的成語故事
拼音shǔ yá què jiǎo
基本解釋鼠、雀:比喻強暴者。原意是因為強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訟。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出處《詩經 召南 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暫未找到成語鼠牙雀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鼠牙雀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嘴里牙多 | 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說不過你。”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黃雀銜環 |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
轉彎磨角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二回:“錦云笑道: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讀做‘霜霜快快’,把‘轉彎磨角’讀做‘轉彎磨祿’,滿口都是古音,他還說人講究古音。”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 |
齜牙咧嘴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
伶牙俐齒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齒,講三干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
咬牙切齒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
鼠目寸光 |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贊。” |
犬牙交錯 |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
以牙還牙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嶄露頭角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
牛角掛書 |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燕雀處堂 | 漢 孔鮒《孔叢子 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青面獠牙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圓駕》:“似這般猙獰漢,叫喳喳。在閻浮殿見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根牙磐錯 | |
投鼠忌器 | 漢 賈誼《治安策》:“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于貴臣之近主乎!” |
鼠入牛角 |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玢》:“奈何吾子孫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勢當漸小爾!” |
牙白口清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怎當得十三妹定要問他個牙白口清,急得無法。” |
鉆牛角尖 |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別死鉆牛角尖。” |
利齒能牙 | 元 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這妮子使著呵,早妝聾做啞。潑賤才,堪人罵,再休來利齒能牙。” |
鼓角齊鳴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