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襟露肘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è jīn lù zhǒu
基本解釋掣:牽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
出處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舉,百務齊作的時候,去了這四十兩銀,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暫未找到成語掣襟露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掣襟露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顯山露水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那個從不顯山露水的青年實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寬寬的肩膀。” |
風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霜露之悲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終制》:“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 |
暴露無遺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只要在這里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 |
服氣吞露 | 明·無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論道姑休養,服氣吞露,搬離運坎,施仁布義,必有成仙之日也。” |
鋒芒畢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瓚示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
露膽披肝 | 唐·李遠《蟬蛻賦》:“擘肌分理,有謝于昔時;露膽披肝,請從于今日。” |
拋頭露面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亂離間,顧不得拋頭露面。” |
嶄露頭角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
露頭露臉 | |
赤身露體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 |
風掣雷行 | 清·無名氏《游越南記》:“洋場馬路,縱橫井井,雖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馬車洋車往來絡繹,風掣雷行。” |
藏頭露尾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
本相畢露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第三種人’杜衡輩,標榜超然,實為群丑,不即本相畢露,知恥者皆羞稱之,無待這里多說了。” |
捉襟見肘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
不露鋒芒 |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
霜露之疾 | 西漢·司馬遷《史記·公孫弘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
正襟危坐 | 《史記 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
初露鋒芒 | 《人民日報》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
露影藏形 | 清·感惺《斷頭臺·黨爭》:“此時國民眼中,盡是照妖有鏡,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櫛霜沐露 | 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 |
露紅煙紫 | 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于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 |
餐風飲露 | 明 王守仁《瘞旅文》:“餐風飲露,無爾饑兮。” |
風餐露宿 | 宋 范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
轟雷掣電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黛玉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真切。” |
星馳電掣 | 《周書·段永傳》:“若星馳電發,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