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慷慨的成語故事
拼音bēi gē kāng kǎi
基本解釋指激昂高歌,以抒發感慨。形容壯烈的氣概
出處宋 謝翱《登西臺慟哭記》:“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
暫未找到成語悲歌慷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悲歌慷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悲一喜 | 《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td> |
樂盡悲來 | 唐·陳鴻《長恨歌傳》:“自南宮遷于西內,時移事去,樂盡悲來?!?/td> |
樂極則悲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td> |
樂極悲來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虧。虧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td> |
樂極悲生 | 《史記 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痘茨献?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
樂極生悲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
云悲海思 | 《梁書·豫章王綜傳》:“窺明鏡,罷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td> |
伯歌季舞 | 漢 焦贛《易林 否之損》:“秋風牽手,相提笑語。伯歌季舞,燕樂以喜?!?/td> |
假慈悲 | 毛澤東《論魯迅》:“他一點沒有假慈悲的偽君子的色彩。” |
兔死狐悲 | 元 汪元亨《折桂令 歸隱》曲:“鄙高位羊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td> |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9回:“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
興盡悲來 | 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識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知盈虛之有數?!?/td> |
鳳歌鸞舞 | 宋·趙善括《醉蓬萊》詞:“桂子蘭孫,鳳歌鸞舞,介我公眉壽。” |
鳳舞鸞歌 | 唐·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鳳舞鸞歌兮儼欲飛,披煙弄月兮宵未歸?!?/td> |
擊壤而歌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輻輳,車馬喧闐,人人擊壤而歌,處處笙簫而樂。” |
擊筑悲歌 | 《戰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td> |
擊轅之歌 |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擊轅之歌,有禮風雅?!?/td>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覀儫o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td> |
前歌后舞 | 《尚書大傳》第三卷:“師乃慆,前歌后舞?!?/td> |
化悲痛為力量 | 趙樸初《永難忘(自度曲)》:“聞號召,意深長:‘化悲痛為力量!’” |
取瑟而歌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td> |
叩角商歌 | 《琴操》:“寧戚飯牛車下,叩角而商歌……齊桓公聞之,舉以為相?!?/td> |
可歌可泣 | 明 海瑞《方孝儒臨麻姑仙壇記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td> |
可歌可涕 | 清·汪琬《計甫草<中州集>序》:“幸得追隨其步趨,而相與上下往復其議論,無不動心駭魄,可歌可涕。” |
可泣可歌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170首:“見案上有見賜于書,哭似村諸絕,情文雙至,可泣可歌?!?/td> |
同仇敵慨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讀者大眾的對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慨的?!?/td> |
吹彈歌舞 |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樓上吹彈歌舞,飲酒歡娛,敢管待那士大夫哩?!?/td> |
四面楚歌 |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