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
基本解釋伏尸:橫尸在地。形容殺人眾多。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暫未找到成語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 |
一舉萬里 | 《晉書·慕容盛載記》:“當(dāng)如鴻鵠高飛,一舉萬里,不可坐待罟網(wǎng)。” |
一舉千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一了千明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百千諸佛方便一時(shí),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
一了百了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八卷:“有資質(zhì)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jié)節(jié)用工也。” |
一了百當(dāng) | 明 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清丈事,實(shí)百年曠舉,宜及仆在位,務(wù)為一了百當(dāng)。”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人傳十,十人傳百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一人傳十,十人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天理難容。’” |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shí)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契訥禪師》:“問:‘如何是東禪家風(fēng)?’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shí)。’”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一代風(fēng)流 | 唐 杜甫《哭李常侍鐸》:“一代風(fēng)流盡,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
一以當(dāng)百 | 清·李漁《比目魚》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領(lǐng)全軍殺將前去。及至兩不相對,真?zhèn)€人強(qiáng)馬壯,一以當(dāng)百。殺得那些山賊,抱頭而竄。” |
一傳十,十傳百 | 宋 陶彀《清異錄 喪葬義疾》:“一傳十,十傳百,展轉(zhuǎn)無窮,故號義疾。” |
一倡百和 | 金 元好問《續(xù)夷堅(jiān)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鳴后圃中,一倡百和。” |
一切萬物 | 《無量壽經(jīng)》卷上:“設(shè)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yán)飾奇妙,超諸人天。” |
一刻千金 | 宋 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
一發(fā)千鈞 | 東漢 班固《漢書 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
一吠百聲 | 明·何景明《上楊邃庵書》:“群猜共怒,一吠百聲,持辯風(fēng)起,發(fā)言雷同矣。” |
一呼百應(yīng) | 明 天然癡叟《石點(diǎn)頭》:“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應(yīng),遠(yuǎn)近聞名,人人畏懼,是一個(gè)公行大盜,通天神棍。” |
一呼百諾 | 唐 拾得《詩》:“人生浮世中,個(gè)個(gè)愿富貴;高堂車馬多,一呼百諾至。” |
一響百應(yīng) | |
一唱百和 | 曾樸《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極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徑,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時(shí)風(fēng)氣了。” |
一壺千金 | 《鹖冠子 學(xué)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shí)物使然。” |
一壸千金 | |
一夜夫妻百夜恩 | 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許地山《春桃》:“咱們到底還是兩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