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惜惺惺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基本解釋惺惺:指聰慧的人;惜:愛惜。比喻同類的人互相愛惜。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古人有言:‘ 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窟@一個潑男女……眾豪杰且請寬心?!?/p>
暫未找到成語惺惺惜惺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惺惺惜惺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憐香惜玉 | 元 賈仲名《金安壽》:“兩下春心應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td> |
怨離惜別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下里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td> |
愛惜羽毛 | 西漢 劉向《說苑 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
寸陰是惜 | 南朝·梁·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td> |
依依惜別 | 宋 陸游《舟中對月》:“百壺載酒游凌云,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td> |
不惜代價 | 林斤瀾《山深海闊》:“如若過于勉強,甚至到了不惜代價的地步,我一定是勸他淡薄些?!?/td> |
惜玉憐香 | 元 張可久《普天樂 收心》曲:“關心三月春,開口千金笑,惜玉憐香何時了?!?/td> |
不惜血本 | 王朔《誰比誰傻多少》:“為了不讓顧客恐懼,我們是不惜血本。” |
惜分陰 | 《晉書·陶侃傳》:“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 |
惜墨如金 | 宋 費樞《釣磯立談》:“李營丘惜墨如金。” |
不惜一切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張彪就像撲滅荒火一樣,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運動。” |
輕憐疼惜 | |
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窟@一個潑男女,腌臜畜生,終作何用!” |
自惜羽毛 | |
惺惺作態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卻仍惺惺作態?!?/td> |
惺惺相惜 | 元 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墻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td> |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在所不惜 |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記》:“果能擺城固守,區區民房原在所不惜。” |
寸陰可惜 |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壽序》:“人生世上,寸陰可惜,豈可晷刻偷安耶!” |
愛日惜力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和傳》:“且志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
惜客好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我只道你們弟兄心志不堅,原來真個惜客好義?!?/td> |
輕憐重惜 | |
死不足惜 | 《宋史·蘇洵傳》:“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 |
棄之可惜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好漢惜好漢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2回:“我與將軍以勇力齊名,好漢惜好漢,何忍自相戕賊乎?” |
假惺惺 | 元·喬孟符《金錢記》第一折:“想當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廚。” |
不惜本錢 | 鄧小平《關于今后進入新區的幾點意見》:“但在建立時應不惜本錢抽調干部及若干部隊以作骨干?!?/td> |